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燕郊人进京新捷径?百年渡口因不靠谱网帖意外走红
摆渡人李国新(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蹲在船上的李国新有些烦躁,两岸都有等着采访他的记者。一小时之内,他接到两个电话,都是询问渡口状况。
“我在这撑了三十多年都没什么事,这两天是怎么了。”
这天天暖,几个村民在渡口树下的废弃沙发上坐着闲聊,“这两天来了好多专门来看渡口的,这有什么好看的。”有村民说。
全年无休的摆渡人
进入王店子村后一路向西到村头,就是潮白河,这也是河北与北京的分界线之一,两岸之间直线距离65米,上下游五公里处各有一条桥,但王店子村与对面的尹家村之间并无桥相连,四周的村民如果要进京,坐渡船是最快捷的方式。
水路进京催生了摆渡人的行当,而李国新与搭档李连就是目前渡口仅有的两位摆渡人。
“摆渡这门手艺且学呢,太横的人没法干,太怂的也干不了,你得会撑,还得撑住了。”李国新从学徒到正式掌舵,花了整整两年。
1983年,从部队转业后,李国新在香河县当了三年建筑工人,直到父亲病重。
彼时国家开始推广包产到户,26岁的李国新从父亲手里正式接过撑船的篙子,从此将撑船作为主要谋生方式。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李国新的生活极为规律。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洗漱吃饭,五点半左右,骑摩托车从家里出发,到村西的渡口时往往不到六点,天刚蒙蒙亮;晚上六点多,太阳落山,把船停到岸边,两头用链子拴在木桩上固定好,上锁,回家。
编辑:梁霄
关键词:燕郊 新捷径 百年渡口 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