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村镇银行十年:从“夹缝求生”到“遍地开花”

2017年03月24日 16:57 | 作者:赵强 郝嘉奇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3月23日,无为县福渡镇临江村,无为徽银村镇银行设立的便民服务站,既是村民存贷款、汇款的场所,也是微型电商超市,售卖鸡蛋、草莓等农副产品。 郝嘉奇 摄

3月23日,无为县福渡镇临江村,无为徽银村镇银行设立的便民服务站,既是村民存贷款、汇款的场所,也是微型电商超市,售卖鸡蛋、草莓等农副产品。 郝嘉奇 摄

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达20万亩,约占全国10%,年产量35万吨。该行在全国率先推出“信贷+保险”业务,与国元保险公司合作,帮助2562户莓农从银行贷款3694笔,共1.87亿元,保险累计赔付近千万元。

安徽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镇银行有三个特点:一是服务群体类型多元,既分为农户及城镇居民,还分为个体工商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二是灵活,决策链条短,贷款审批一般在几个工作日之内就能完成;三是优先引进本地股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本土化。

村镇银行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行长王苏云说:“村镇银行设立时间短,知名度不高,吸储能力有限。业务品种相对单一,盈利渠道狭窄。虽有富余资金,但受限于政策限制,不能开展保本型理财产品等类金融业务。”

截至目前,该省获准开业的村镇银行66家,数量上位居全国第7,地市覆盖率100%,县域覆盖率98.39%。截至2016年末,该省村镇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分别突破550亿元和49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55亿元和282亿元,9年间总盈利20亿元。

2017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县市覆盖面”。安徽银监局相关负责人称,该省村镇银行将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开展普惠性金融和扶贫工作。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村镇银行 十年 遍地 开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