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生产线成改装线 怀揣“准生证”的违规改装货车

2017年03月27日 21:54 | 作者:孙安清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关键安全装置在制造环节即缺失

公安部交管局统计发现,货车违规生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键性安全装置缺失,货车防抱死制动装置(ABS)、侧后防护装置、车身反光标识及尾部标志板等安全装置,对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车辆未按规定安装设置。据统计,去年有94个货车车型未按规定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104个车型未按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71个车型未安装车身反光标识,56个车型未安装车辆尾部标志板。

二是超长超宽、轮胎规格不一致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限行驶将导致车辆制动性能下降或制动失灵,成为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车辆超长、超宽是引发超载超限运输重要因素,一些厂家违规改变货车车厢尺寸、更改轮胎规格、增加钢板弹簧数量,为超载超限运输提供条件。据统计,去年有156个货车车型的外廓尺寸、货厢尺寸,145个车型的轮胎规格,与公告或整车出厂合格证标明的技术参数不一致。

三是监管技术要求不落实,调查发现,有70个重型货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车型未按规定安装行驶记录仪,348个货车车型未按规定在驾驶室两侧喷涂栏板高度、总质量及危险货物罐体容积、货物种类。

此外,车辆识别代号是确认机动车唯一性的重要编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不得凿改,警方调查发现,去年全国共有233个车型车辆识别代号在生产环节就存在凿改、挖补等情形,涉嫌用已淘汰车型套用新车骗领机动车牌证。

记者了解到,新车改装车型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上面这种出厂前厂家不按照相关许可文件标准进行违规生产,另一种则是车辆出厂后车主违规改装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实现超重超载。记者调查发现,在出厂后的私自改装环节,依然有货车生产厂家的身影。在很多省市,汽车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维修网点,他们大多都有改装业务。这类改装并不费事,且不易被察觉,改装费用大多在两三万元左右,可使载重量比额定值高出两三倍左右。

有关汽车研究方面的专家认为,货箱尺寸好改,但背后的性能参数却难以控制。无论是货箱的私自加高、加装更换后轴,还是加长货厢,它们都会导致货车前后轴受载向极端方向改变,进而影响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转向性能,极易出现刹车失灵、爆胎、侧翻等恶性事故。比如改装后的车辆制动系统会相应降效,刹车失灵是最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当超载300%以上时,刹车完全失效的几率大大增加。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生产线 改装线 违规 货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