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中国迎“最大海归潮”:直面创新期盼 政策要落实处

2017年03月28日 09:20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扎堆高科技、新业态,高学历精英惹人瞩目

纵观历史,无论是第一代留学生的富国强兵梦,还是后来的留学生遵循科技报国、建设祖国的内心召唤,都和当时国家的发展状况紧密关联。如今,新一代海归创新创业的热情也不断被国内日益浓郁的“双创”氛围点燃。

留学爱尔兰、2012年回国的冯志刚,如今担任长沙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运营副总经理。他说,近年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数量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留学人员意向回国创业的人数创历年新高,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占比明显提升。而且不难发现,这一轮海归潮中,来自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创新型人才更多,知识层次更高。

创造生物药多个“中国第一”的俞德超,2011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从美国回来的埃派克森微电子(上海)公司董事长高勇,回国创业致力于高性能光电导航系统级芯片及相关开发,拥有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球专利100多项。

不同于过去留学生回国专注于科研领域,新一代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领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硬科技,还涉及文化产业、教育产业诸多方面。

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海归回国创办企业除了分布于高技术行业外,还有大量的海归精英活跃在快速发展的服务领域,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领跑者。他们中包括了金融财务人才、咨询人才、法律人才、旅游人才、会展人才、教育人才等各界人才。

嫁接创新基因,创新团队绽放创新之花

新一轮海归人群,创新思维更前卫,也具备更多创新基因和不同创新做派。“老一辈不少是回到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冯志刚说,新一代海归归国后,多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海外经验和资源选择创业,而不是将目光投向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

在美国学习金融专业的徐克回国没进投行,却将目标聚焦航空航天事业。徐克说,“几十年后,不会有人记得哪个楼盘是你开发的,但会有人记得你造的飞机和火箭……”徐克创办了昆山天罡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火箭发射。

海归回流嫁接创新基因,早已摆脱了“单打独斗”,往往由一个领军人物带领一批小伙伴回来集体创业。泰和永昌(长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宣传选择在2012年底从科学家成为一个创业者。余宣传联合一批同在休斯敦健康医学中心志同道合的博士后回到中国,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湖南最为前沿、科技含量最高的基因合成及检测测序企业。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中国迎“最大海归潮” 迎“最大海归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