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泉城犬事“宠”与“治” 社区禁犬通知引发争议
殊途同归“宠”与“治”
但计分制的推出,并非一劳永逸。有市民提出,“扰民”该如何界定,会不会出现有人恶意举报的问题?对那些没有办证的犬只如何监管?加强对有证犬只的监管,会不会导致更多养犬者不去办证?
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答案。人与狗的和谐相处,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古今中外。
《唐律》规定,“以不施标帜羁绊及狂犬不杀之故,致杀伤人者,以过失论。过失者,各依其罪从赎法。”由于养狗者的过失而导致狗咬人的,各依其罪予以赔偿。
在美国,犬只除了需要正式的“户口”外,绝大多数狗的幼年时代都要在“学校”中学习与人相处和接受相关训练。各州的法律一致规定,狗不能散养,必须关在庭院中和房间里。根据“三吠规定”,一只狗在半夜吠叫超出3声,则构成对邻居的侵犯。
对于部分烈性犬,根据《恶犬法案》,狗主人必须在庭院显眼处竖立提醒标牌,在公共场所必须时刻戴上约束皮带和口套,一旦被发现违规,执法部门有权将狗充公或者直接杀死,并且要视情节轻重追查犬主的刑事责任,在狗没有伤到人的情况下,犬主仍有可能被判处90天以内的监禁。同时,法律还要求饲养这类狗的主人购买10万美元的保险,以备在不幸被狗咬伤时能支付赔偿费。
法国巴黎一项确保城市环境清洁的政策,要求狗主人必须清理犬只粪便,违者重罚。对遛狗时间也作出严格限制,否则主人会被罚款。
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济南在全省首推的计分制,还是赢得了很多掌声。“要所有养犬人都靠自觉来杜绝不文明行为,确实不现实。”资深爱犬人士唐先生表示,对养犬行为的管理,其实正是为了犬和人能够和谐相处,“宠”与“治”并不矛盾。
编辑:梁霄
关键词:泉城 犬事 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