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北京就在河对岸:进京多村民 摆渡人自称两地综合品

2017年03月29日 07:5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王店子村人李国新驾船的这个渡口虽不是潮白河上的独一家,却是离两个村子最近的。他的收费标准是单人1元,自行车、电动车两元,汽车10元,两岸村民渡河不收费。前阵子,因为一条“燕郊人走水路避堵进京”的新闻,渡口在网络上火了一阵。之后连续几天,潮白河上空不时有媒体的无人机飞过。

临近上班的时间,摆渡船上载着满满一船人和他们各自的交通工具——电瓶车、三轮车、小汽车——往返于北京和河北之间。乘客们去北京打工、上学、购物、看病……大多早上6点出发,晚上六七点回到河北。偶尔也有居住在河北燕郊、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北京白领、打工族为避开堵车从这里绕道进京。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省香河县王店子村的村民乘坐渡船去潮白河对岸北京的工地上班。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省香河县王店子村,第四代摆渡人李国新的女儿帮渡船靠岸。

两个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北京、香河县城等地打工,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也会到村外找些零工。平日里的尹家河村和王店子村宁静而空荡,只能偶尔在田地里看到三三两两耕种的村民。

每天下午,家住王店子村的李淑秀会带着4岁的孙女到隔壁村的学校去接她7岁的姐姐王思铜放学。放学时间一到,王思铜就会和其他穿着艳丽、拉着拉杆箱书包的孩子一起出现在校门口。55岁的李淑秀说,和很多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一样,她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照看孩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京通州西集镇尹家河村,工地因下雨停工。两名来自内蒙古赤峰的打工者用手机听广播。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省香河县王店子村二年级的王欣茹(右)和妹妹坐在奶奶的三轮车上放学回家。她们的父母都在香河县城工作,平时由奶奶照看。

和李淑秀同龄的王店子村村民王洪方,每天早上都会骑着电动车,和几个同村的乡亲一起去河对岸的北京西集镇的工地上做工,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7年。王洪方说,相比河北,他更愿意到北京的工地上干活,虽然两边给的工钱差不多,但北京的工期更长。楼房、公路、桥梁……以城市基建为主,工程一个接一个,他能接的活儿也就更多。

点击进入下一页

潮白河上,9岁的王昕雨在开往北京的渡船上。她的家在北京通州,身后的姥姥家在河北王店子村。

今年57岁的李国新已在这里摆渡了30余年,是这个渡口的第四代摆渡人。李国新的女儿偶尔会来渡口帮忙,她紫色的短发和崭新的球鞋在泥泞的渡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女儿并不想继承渡船的家业,李国新对此不置可否。每天,李国新穿梭在潮白河的两岸,“一会儿在北京,一会儿在河北,我是河北和北京的综合产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迪摄影报道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北京 河对岸 摆渡人 两地综合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