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刀尖舞者”陈孝平:从“赤脚医生”到“多面勇者”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伟
5次打破肝胆胰外科领域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3项中国人原创手术方式、带领中国肝胆胰外科学者实现在国际肝胆胰会议上的旁听到主持。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从“赤脚医生”走到突破禁区的“多面”勇者,他的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带您一起走近“手术刀尖上的舞者”陈孝平院士。
肝胆胰外科院士:“从小害怕打针”的“赤脚医生”
“我的老师裘法祖教授告诉我,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选择课题时一定要对病人有意义。”3月底,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孝平院士获“年度突出贡献奖”,这是湖北省内科技界的最高奖项。
站在领奖台上,64岁的陈孝平说:“虽然科技快速发展,但以目前的技术,仍有疾病无法治愈,面对这样的病人是我的压力,也是我的动力,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陈孝平自己也不曾想到有今天。在他年幼时,家中的两位亲人因心脏病和急性肠梗阻先后离世,医疗水平的落后和抢救时机的贻误,让他意识到行医救人的重要性。但是,“小时候生病,特别怕打针。小学打预防针,看到医生都会发抖。”
1969年,国家培养基层赤脚医生,下放农村的陈孝平到公社医院短暂培训了三个月。结业后,他就跟着老师去田间地头挖中草药,为百姓看病开药,走上医生的道路。
1970年的一个晚上,17岁的“赤脚医生”陈孝平突然收到通知,要求他连夜到县医院去做体检。“当时公社离县医院有35公里,骑着单车赶路,到医院是早上5点。”而在收到蚌埠医学院的入学通知后,“赤脚医生”走进了专业队伍。
1979年陈孝平考上同济医学院研究生,师从我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
从此,陈孝平开始了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人生魅力绽放。不仅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取得一系列被国内和国际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还代表中国医生先后参加制定或修订5项国际肝胆疾病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提高了中国医生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编辑:梁霄
关键词:陈孝平 赤脚医生 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