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明十三陵思陵一对石烛台被盗 北京警方已组成专案组

2017年04月06日 08:11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 追访

文保协会会员吴晓平:

“失踪”烛台图案细致价值高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告诉记者,自己也是今年3月份在媒体报道后关注到这件事情,并怀疑“失踪”的那对烛台是被盗走的。

他回忆,去年3月10日看到思陵的烛台还在。对于何时“失踪”的,吴晓平称,“有朋友跟我说,他4月24日去看的时候就发现烛台已经不在了。”所以吴晓平断定,思陵的那对烛台就是这个时间段“失踪”的。

从吴晓平所发的“失踪”前照片可以看到,在石五供居中的香炉两侧,放有两个烛台。烛台加上底座,高度与香炉几乎持平,但比最外侧的两供略低。烛台中间细于上下两端,四面刻有人物和花草的浮雕。

至于为何推测烛台被盗走,吴晓平告诉记者,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缺失的那对烛台是被拿去修缮,由此他产生怀疑。“那对烛台本身没有坏,反倒是最两侧的花瓶损坏得更厉害,而且即使是修缮也都是在原地修。”

在吴晓平的印象里,“失踪”的那对烛台,图案细致,“一个怎么也要几十万”。

■ 链接

“失踪”的烛台为何物?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石刻专家刘卫东介绍,五供属于宗祠庙宇所用器皿中的常供。通常中间是香炉,旁边两侧是灰筒,用来弹烟灰,最外面两侧是蜡扦(烛台)。在家祠和寺庙里,多采用铜、瓷或者木制的,并摆放在供桌上。宋朝以后被广泛应用于陵墓之中。

“因为怕被偷盗,所以陵墓中的五供多使用石头制作,所以又称石五供。但思陵的这个石五供要比十三陵的其他石五供等级更高。”刘卫东解释,十三陵的大多石五供都是放在大供桌上,但思陵的则是放在地上,因此相对而言体量更大。

思陵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墓,但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改名思陵。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而陵园内的石五供,因为构思巧妙,雕工细致,成为思陵的主要景点。


编辑:杨岚

01 02

关键词:明十三陵思陵 思陵一对石烛台被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