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为什么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为什么中年是人生最低潮?
为什么人生最糟的阶段,都会出现在中年,而且全世界的人在幸福感变化这件事上,存在如此一致的U型曲线,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第一时间的猜测,可能是因为中年人面临太多压力所致。事业上,中年人可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时间紧缺、精力不足,时刻面临家庭与事业两难全的困境,焦虑和忧郁也是自然的事。家庭方面,不但上有老、下有小,两头的责任都需要自己去负,而且还需保证自身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年人的经济压力并不小,此外,现在很多人的生育时间较晚,更是加重中年时期的育儿负担。很多50岁左右的中年人,儿女已经离家上大学或忙事业,自己也已经退休,孤独和不适应交相辉映,也可能会加重无价值感和忧虑程度。
不过,这个猜测并不全面。因为U型曲线的得出,是在剔除孩子、收入、工作、婚姻等因素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哪怕一个人并不存在孩子、收入、工作和婚姻带来的压力,他的幸福感依然会在中年达到最低谷。因此,外在压力也许会导致中年人情绪紧张,但并非中年危机和中年抑郁的全部成因。那还有什么原因呢?对此,研究者给出了一个猜测。
原因之一,可能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人生的遗憾。
人到中年,通常会经历一段自我审视和回望过去的阶段。当拿自己现在的状态与年轻时期相比,人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失去太多机遇,也已经过了可以毫无顾忌追求梦想的时刻,有生之年已经不足一半,死亡也开始成为不再遥远和抽象的事情,因此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去完成曾经的计划和目标了。
此外,中年人目睹和经历过的死亡、变故和健康危机,也愈发频繁,这更会刺激到人们原本焦虑而敏感的神经。伤春悲秋、由人及己,这一系列的思考,都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和躁郁症状。
原因之二,也许是因为中年人持续下降的成就感和不断增加的自我怀疑。
20多岁的年轻人,一点小的成就可能就会让他们开心好久,而40多岁的中年人,获得的成就不少,见过的风景太多,因此早已发展出对成就的钝感力。倘若在事业上遭遇了天花板,人们难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不上不下、夹在瓶颈,无力继续创造出更令人兴奋的成就。所以,中年人的期待太高、时间太少,自我提升空间又变小,频繁的相互比较和自我怀疑,自然也非常容易加重焦虑。
一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分析了1991-2004年德国的数据,询问样本人群目前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未来5年生活的预期。结果发现,无论受访者的经济状况如何,住在德国东部还是西部(两边文化非常不同),年轻人总是会极大程度地高估自己5年以后的生活幸福程度。因此,自我预期过高,使得年轻人们很容易经历接连不断的失望和悲观,直到中年时期,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强大。这样一来,生活满意度和自我预期,都会在中年阶段触底。而根据这项研究,触底年龄会在50岁。
不过,也正是在中年这个自我审视的阶段,人们会在痛苦的人生思索中,渐渐经历一番柳暗花明,慢慢调整对生活和成就的预期,不再好高骛远、期待过高,而是正确、合理地看待自身的能力和梦想。当真正进入六十岁的关头,人们才会慢慢发现,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开始高于自我预期,生活又充满了愉悦和惊喜。所以,老年人的幸福感要高于中年人。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年 人生 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