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民间故事家徐荣耀:一个“故事乡长”的文化自信

2017年04月11日 17:32 | 作者:夏静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一辈子,一件事

宜都,八百里清江和万里长江交汇处,曾经走出的一代大家杨守敬、王永彬,让你感受到这是一方历史文化厚重的沃土。在宜都方言里,“讲古”就是讲故事,类似北方的“侃大山”、西南的“摆龙门阵”。千百年来,“讲古”“听古”,宜都百姓乐此不疲。

20世纪60年代末,和新中国同龄的徐荣耀下放到红花套公社蔡冲大队劳动锻炼。住在臭气熏天的牛棚里,吃着土豆红薯,精神生活匮乏得“早上听公鸡叫,晚上听狗子咬”。爱琢磨的徐荣耀发现,农民在劳作之余喜欢听一些诙谐幽默的“荤”故事来提振精气神。但这些老故事中有些内容太过低俗,思想消极。能不能“旧瓶装新酒”,讲述契合时代精神、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新故事,用农民熟悉的民间故事的语言重新送到田间地头?

至今,徐荣耀清楚地记得,他创作演讲的第一个新故事叫《下辈子》。丰富的乡音俚语,幽默的肢体语言,让农民兄弟听后一个个都笑弯了腰。那苦中觅乐的生动场面,让徐荣耀备受鼓舞,也激励着他要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从此,只有小学文化的徐荣耀煤油灯下徜徉于书海,编写故事。《张裁缝求仙》《金芳制种》《钱瞎子算命》《捡花》等一批带着露珠的故事,在巧妙地批评农村旧风俗中,引导农民追求新风尚。

改革开放期间,徐荣耀回城先做群众文化辅导干部,后来担任宜都市文化局副局长。从田埂上走来的徐荣耀,依旧奔波在用故事给百姓带来欢乐的路上。

一辈子,一件事。芬芳的泥土滋养着徐荣耀文化自信,凭着对故事的痴迷执着,他“讲”成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讲”成了中国首届故事节命名的“中国故事家”。他创作的1000多个故事作品中,《王局长葬父》《沙套子的怪事》《一把手传奇》等83件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徐荣耀的体会是,只有深入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民间故事家 徐荣耀 文化自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