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新曙光新曙光
焦裕禄的最后时光
将办公室安在了医院
焦裕禄住进了开封医院。
人进了病房,心却留在了兰考,口中念叨、嘱咐的仍是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医生对病人负责,劝他既来之,则安之,好生休息,好生养病。他苦笑了一下,说:“不行啊!兰考是个灾区,那里有许多工作在等着我,我怎能安心躺在这里休息呢?”
肝疼,腰也疼起来,于是烤电治疗,烤得皮肉起了水泡。病情有了大致的诊断结果,地委领导决定,送他到郑州的医院再行诊治。焦裕禄说什么也不愿意:“我的病没有什么了不起,灾区那样穷,何必把钱花在这上头?在这里诊断出病情以后,我还是回到兰考去,可以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嘛!”
地委领导得知他的态度,多次派人到他床前,反复说明:“叫你去郑州,是为了尽快地治好病,使你能更多地为灾区人民服务。”他终于同意了组织上的决定。
进入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诊断为“肝癌早期”。妻子徐俊雅看到了这个诊断,如雷击顶,焦裕禄察觉到了她神情的变化,笑着问她:“你怎么啦?”徐俊雅回答:“没什么,只是想孩子了……”焦裕禄没有再说话,他大概已经明白了一切,因为郑州大医院的医生要他转院到首都北京。
于是到了北京医院,专家会诊,专家剖开了他的腹部,确诊结果触目惊心,上面写:“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交给焦裕禄看的是虚拟的一份,上面写:“慢性肝炎,注意休息。”是他本人早有恶性病的判断。专家摇头表示:“只能采取保守疗法,无能为力了……他的生命最多还有20多天的时间……”这样,焦裕禄又被送回到郑州的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当年焦裕禄在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赵自民是河南医学院医疗系的一名学生,正在医院实习,他跟随学习的医生就是焦裕禄的主治医生。那个时候,赵自民曾询问过焦裕禄的病情,为焦裕禄做过病历记录。
“当时只知道他叫焦裕禄,是个干部。”50年后,赵自民回忆说,焦裕禄住院时,肝病已经很严重了,虽然身为县委书记,但他为人和气,当时住在大病房里,没搞一点儿特殊。“我作为实习医生,按照医生的安排,问问病情,做做记录,虽然只做了这些工作,但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在郑州住院时,来看望焦裕禄的人络绎不绝。每次见面,他总是告诉同志们:“不要来看我,自己病了不能工作,花了国家的钱,还麻烦同志们看我。”“都不要来回跑了,耽误工作,我心里很不安哪!”他似乎有问不完的话,多是问除“三害”工作的进展情况。他告诉护送他的县统战部负责同志,应该快一些回兰考,向组织汇报他的病情,叫同志们团结一致,治服“三害”。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5月4日,焦守凤到郑州探望病重中的父亲,只见他嘴唇干裂,脸黄如纸,说话要用很大的力气,仍然上气不接下气。
门外暴雨如注,疾箭般的雨点射在窗上。焦裕禄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无限忧愁的念叨:“小梅,咱兰考淹了没有?你把咱县的实际情况告诉我!”焦守凤含泪摇头。可是,他不相信,便劝徐俊雅回兰考一趟,看看庄稼到底淹了没有。
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焦裕禄仍在努力学习,阅读书报,也就一张报纸他也需间断几次才能看完。徐俊雅与护士都劝他多休息,不要看书报了,他总是说:“有病更应该学习,病人有了精神食粮,才能正确地对待疾病,战胜疾病。”
“老韩陵的泡桐栽了多少?”
就在焦裕禄病重期间,他看到除“三害”初见成效,劳动人民将要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曾激情满怀地想接着写完那篇文章《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是,这篇文章刚写了一个开头,他的病情就恶化了。焦裕禄对办公室的同志交代说:“看样子,我的文章写不成了,让张钦礼书记写吧!他写好稿子署他的名字也行,署俺俩的名字也行。”
5月初,刘俊生到河南日报社去送稿。一位编辑告诉刘俊生:“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个叫赵文选的打电话找你,说你们县的县委书记在那里住院,他找你有事叫你到那去一趟……”
当天,刘俊生赶到医院,找到随同焦裕禄治病的赵文选。赵文选告诉刘俊生:“焦书记让我往河南日报社打电话,找你好几次,他想问您些情况……”
刘俊生来到焦裕禄的病房,看到他半躺半坐地歪在病床上,眯缝着眼睛。刘俊生轻轻地喊了一声:“焦书记!”焦裕禄看到刘俊生来了,抬起放在胸前的手,指指凳子,示意让刘俊生坐下。刘俊生看着焦裕禄蜡黄消瘦的面孔,看着他说话少气无力的缓慢情景,很难过。一个多月不见面,焦书记怎么变成这个模样?
焦裕禄说:“我想问问……咱县除‘三害’斗争那组稿子……报社发不发?”刘俊生回答:“这次,我到报社送稿,专门问了这件事。总编室的同志告诉我:‘兰考的专版,暂时不发了’……”
焦裕禄听后,表情凝滞,用低沉的声调一句一停地说:“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好……发不发,这是省委的事,报社的事……发了,对我们是个鼓舞;不发,对我们是个鞭策……”
焦裕禄沉默了一阵后,又把话题转到另一方面:“前几天,一连刮了几场大风……又下了一场大雨……沙区的麦子打毁了没有?洼地的秋苗淹了没有?”刘俊生告诉他:“咱县封的沙丘,挖的河道,真正起作用了,连沙丘旁的麦子都没有打死,长得很好。洼地的秋苗也没有淹……”
焦裕禄问:“老韩陵的泡桐栽了多少?”刘俊生高兴地告诉他:“林场里育的桐苗,全都栽上了,都发出了嫩绿的新芽,看样子都成活了。”
焦裕禄又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咋样?”刘俊生说:“我刚从那里采访回来,群众看到深翻压碱后种的小麦,都高兴透了,形容说:今年的小麦长得平坦坦的,像案板一样,这边一推,那边动弹,钻进一只老鼠都跑不出来……”
由于问话太多,太激动,太疲劳,焦裕禄竟然昏迷了过去。等他醒来,一把拉住身边的刘俊生的手,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兰考的小麦丰收了。你这次回去,一定请人捎一把秦寨碱地上的麦穗来,叫我看一看。”刘俊生点头称是。
这时,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端着一碗面汤走来……接着,一位护士拿着针管走来……赵文选拉了拉刘俊生的衣角,刘俊生领会了他的意思,只好和焦书记中断谈话,说了声:“焦书记,您休息吧!我走了。愿您早点康复!我们在兰考等您!”焦裕禄缓缓挥挥手……
“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
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问:“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
焦裕禄一连追问了几次,张钦礼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呵,那我明白了……”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抖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张钦礼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
不久,医院连续两次发出了病危通知。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建民和省委副秘书长苗化铭、开封地委组织部长王向明赶到医院看望他,他已处在了昏迷与抢救之中。
在昏迷中苏醒后,焦裕禄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会有多少了,便严肃认真而又温和地告诉医护人员:“不要给我使用那么贵重的药了,应该留给比我更需要的、更有希望的同志。”
临终前几天,焦裕禄从手上取下自己戴了多年的那块手表交给焦守凤说:“小梅,爸爸没让你继续读书,也没给你安排一个好工作,爸爸对不起你。这块旧手表是爸爸用过的,送给你作个纪念。你要好好工作……按时上下班。”焦守凤哽咽着说不出话。于是,焦裕禄将目光转向妻子,嘱咐妻子不要向上级伸手。
焦裕禄随后,又对焦守凤说:“小梅,你们姊妹几个,数你大……是大姐姐……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帮助她……带好弟弟妹妹。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也作为送你的礼物……那里边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怎么生活……”后来,这块手表与这套《毛泽东选集》成为纪念馆的重要藏品。
1964年5月14日9时45分,因患肝癌晚期而不治的焦裕禄与世长辞,终年42岁。
编辑:曾珂
关键词:焦裕禄 焦裕禄的最后时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