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不再标榜综合排名 多所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后入校分流

2017年04月17日 19:43 | 作者:任敏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分流标准成为关注焦点

按照大类招生,入校后如何分流,分流时进入心仪小专业的几率大吗?这是考生关注的焦点。目前,各校分流标准有所不同。

清华招生教师潘长勇教授透露,2016年,清华机械大类首次招生,分流预计在2017年暑假进行,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志向,对学生的测评以及专家学者对学生的面试三方面因素来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办主任苗苗介绍,学生一般是在第二到第四学期之间进行专业分流,各个院系的具体标准有所不同,大部分学院在分流时主要考虑学生的学术志趣和意愿,个别学院在遭遇冷热不均时会考量学生相关专业的单科成绩或者之前的学分绩点。

她透露,学生入校后,高考志愿填报的“激情”退却,通过学校组织的新生研讨课、学术生涯规划、导师交流等活动,也能比高考时更理性、全面地认识专业。即使未能选择到心仪专业,人大还设有双选认证制度,各院系开放相当比例的高质量课程来满足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辅修的需求。人大校内经济学—数学实验班、金融学—数学实验班等十几个实验班大多是入校后二次选拔,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透露,学校在大一下学期启动分流并确定结果。客观来讲,分流时冷热不均现象确实存在,学校尽量尊重学生,坚持志愿优先原则。同时,通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导论以及个人素质测评等方式,有序引导学生做选择。

转专业门槛随之降低

这几年为了应对家长和考生对专业的关注度,多所学校也通过在校内降低转专业门槛的方式,来调动报考积极性。

2017年,北京大学转系转专业政策有很大调整,如取消一般专业申请转出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年级总人数的20%、外语专业申请转出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年级总人数的10%等限制;同时,辅修与主修科目将同堂同质管理,并实行辅修免费。

北科大招办主任尹兆华透露,对于转专业,学校最近五六年几乎是零门槛不设限,每年成功转专业的大约有200多人;除了材料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等热门专业会成立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外,其他基本都能满足学生志愿。

2017年,北邮也降低了转专业要求,除了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等少数专业之外,本科新生转专业申请零门槛。过去,北邮要求学生大一成绩前10%才可申请转专业,而2017年的新规是,凡是对目前专业不是特别满意的学生均有2次申请转专业机会,分别是第三和第四学期;申请的专业院系将根据报名人数和情况组织本学院的考核,根据考核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转专业。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综合 排名 高校 招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