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行业协会隐性收费整治调查:脱钩后协会靠什么生存
巧立名目不同形式存在
目前,大多数行业协会不强制企业入会,也不强制缴纳会费。安俊华介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1000多家,有300多家加入协会,其中缴纳会费的只有20%左右。2016年会费收入20余万元,比2014年35万元有所降低。
然而,除了正规会费外,有些行业协会“巧立名目敛财”。一些机构以协会名义组织,开展评比表彰、培训认证、会议会展等,敛取钱财。比如,据国家安监局官网消息,针对协会戴市场帽子、收企业票子现象,中国索道协会自查发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收费问题,停止后将评审支出余额161.01万元上缴国库。
“协会组织论坛、会议时,企业要出赞助费。行业评比活动会产生评估费,还要购买行业期刊杂志,偶尔也会在行业内杂志上做广告。”前文商业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对此,天津一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取消评比表彰,转交行业协会组织承担。行业内评比,企业能形成品牌效应。“评比都经主管部门严格审批,费用支付专家评审。广告费主要是印刷成本。”
其实,2012年天津市民政局即印发通知,规范社会组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剑指巧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举办研讨会、论坛活动名义进行营利活动;不得以此名义进行乱收费、摊派、拉赞助活动。活动经费来源等须报送业务主管单位审批。
“如果协会无法生存,怎么给企业提供更好服务?”该商业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理解。像每年糖酒会办得好,核心展位虽然高达几十万元,但能为企业带来增值服务,“我们愿意赞助”。
脱钩改制破解乱打旗号
长期以来,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之间存在管办一体现象。有些主管部门领导在协会兼职,出现处级、局级甚至部级会长。协会就常以主管部门或指导部门的名义,违规收费。比如,近日曝光的广西煤矿安全技术协会就曾打着广西煤矿安监局旗号,到企业搞安全生产条件现场核查,违规收取核查费。
天津某建筑类行业协会,每年推出某领域创精品评奖。今年4月举办相关研讨会暨评审专家培训会,3天食宿及培训材料费990元/人。虽然审定通过、收费不高、有业务交流性质,但这类配套评比搞的活动,会不会增加企业负担?
“评选可以让好企业得到认可。权威机构不评,就会有不权威机构乱评。有的协会由企业老总兼职名义上的执行会长,搞利己活动,有的甚至限制其他企业入会。”前文商业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出现乱收费,主管部门可监管,但企业更担心主管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所长杨宜勇认为,行业协会过去是垄断性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不脱钩容易扰乱经济秩序,产生社会不公。
天津市社管局局长张宝甫介绍,天津已启动行业协会脱钩改革,从机构、职能、资财、人员、党建等方面分离。需脱钩行业协会232家,涉及业务主管单位35家。第一批34个协会脱钩试点全部完成。
不少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以前有财政拨款不愁,脱钩以后怎么办?协会靠什么生存?这是要思考的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行业标准,做好监管,分清边界,市场工作则交给市场解决。(记者 龚相娟)
编辑:梁霄
关键词:行业协会 生存 隐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