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三问“撤稿风波”仅仅是同行评审“漏洞”?

2017年04月25日 18:06 | 作者:贺迎春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二问:学术评价制度是否需要改革?

“这次的曝光,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表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大面积被撤,与我们的科研考核体制有关,现在的科研考核体制倾向于重视论文数量,而不是质量,基本上以发表刊物的级别来简单地论定文章的质量,而且常常是在海外发表的文章,认定的级别更高。

在顾海兵看来,一些地方规定,在国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可以拿到一万、两万、甚至十万的奖金,在这样的高利润指挥之下,很容易使人铤而走险。

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表示,中国的学术评价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要从对发表刊物的影响评价、对个人成果集成等非学术核心要素的评价回归到对研究工作的创造性评价。

陈志文表示,把论文频繁造假,归因于以论文评价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他反问道,国外就不这样评价吗?国外与我们的区别只是我们更惟论文而已,但他们绝不是不看论文。表面看是诚信问题,但再进一步,就会发现,实际上是过于功利化的文化特性的体现而已。

三问:科学道德教育如何加强?

除制度的改革外,赵跃宇表示,应该把严谨治学态度贯穿于学术人员培养的全部过程。科学研究对中国学者而言,比较多的是强调研究技能、方法的教育,对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培养有时候没有那么较真,特别是对于一些学术人员等出现一些小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时候,考虑保护的多、严格批评教育甚至处置的少,对其他学术人员的感觉是犯错不要紧。

“该举起板子的时候举起板子。”陈志文表示,解决诚信问题当然是根本,逐步改变我们的功利文化传统也是根本,但这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目前最有效的,还是需要严惩,斩立决,让舞弊成本大到不敢尝试,不敢犯险,让舞弊者因此丢掉一切,职称,职位,待遇等等,甚至是法律的惩处。

赵跃宇强调,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就好像穿衣系扣的第一粒。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培养既需要整个科技界学者共同维护,也需要每个学者个人努力践行。学者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参加到对其他人的学术评价工作中甚至对学生的教育中,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不做假、不拼凑、不浮夸、不唯上,独立思考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撤稿 风波 评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