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北京SOGO现撤柜潮 “高冷”百货业该去向何方?

2017年04月25日 18:53 | 作者:于佳欣 高健钧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品牌少、个性缺、不好玩,百货业需“自我把脉”

个性问题固然为主因,但事件透露出的百货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重视。

业内人士认为,SOGO一直以传统的百货形态经营,受电商冲击严重,也不具备价格优势。加上北京南城新建的不少商圈对客户分流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其实,这在百货业中并非个例。记者在走访位于朝阳区东大桥附近的蓝岛大厦时发现,虽然离使馆区不远,但商场内冷冷清清,营业员比顾客数量还要多。不少名牌服装打出3至5折的优惠价,却无人问津。

百货零售业近些年频遭闭店,显示出发展的严峻态势。除了受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租金成本高企,电商冲击等影响,百货业自身还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彭建真指出,现在涌现出网购、海淘、代购等多种模式,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实体店如仅靠打“价格战”而不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势必不能长久。

百货业的联营扣点模式,也被认为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采自营则被视为拯救百货业的“良药”。“由买手直接从厂家购货,信誉、特色、成本上都有诸多优势。”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魏波说,而且能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品牌,打造百货店的软实力。

日前,王府井集团就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梦工厂”,展示带有北京文化符号的自主设计文创产品。尽管整体定价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其他品牌店的人流,这里却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在彭建真看来,国内外百货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缺乏新奇好玩的体验。不少百货店尝试多元化经营,但多是增加餐饮和简单娱乐,但并未真正实现购物中心的业种和品牌的组合。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北京 SOGO 百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