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矫形器师赵建霞:过硬技术帮助残障患者实现行走梦
细心耐心
帮患儿实现行走梦
“妈妈,妈妈,我真的不疼啦,终于可以自己走路啦!”在康复大厅里,一个小孩兴奋地说道。此刻,站在小孩子身后不远处的一位年轻母亲,早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学会走路,对正常小孩不算是什么难事。然而这件常人看来简单的一件事,对从小患有马蹄内翻足的小思雨来说,却几乎是一件奢望。
为了能让小孩像正常孩子一样独立行走,小思雨妈妈带着小思雨去过很多城市,但是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因为取型不成功、制作过程繁琐等各种理由,她们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妈妈带着最后的希望,领着小思雨来到北京市假肢矫形技术中心求助。
而小思雨的矫正康复工作正是由矫形器班班长赵建霞负责的。起初,因为以往康复治疗时的疼痛经历,小思雨并不太愿意配合治疗,而且十分地抗拒。但是赵建霞并没有急于为小思雨治疗,而是先陪孩子熟悉环境,陪孩子玩耍。正是赵建霞的细心和耐心,温暖了孩子,在慢慢的接触中,小思雨不再感到恐惧,还和赵建霞做起了朋友。
从取型、佩戴到康复训练,和以往的痛苦经历不同,这次小思雨都是在快乐中度过康复训练的整个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思雨终于可以正常走路啦。看见小思雨灿烂的笑容,赵建霞也十分欣慰。
不怕繁琐
帮老年配置支具
赵建霞经常这么说:“对于我们来说,懂得如何与患者交流只是工作的基础,能够不怕繁琐、不断调试出最适合患者的矫形器才是成为优秀矫形器师的基本标准。”
一次,六十多岁的陈奶奶推着自己的老伴慕名来到假肢中心配置大腿矫形支具。由于陈奶奶的老伴年岁已高,加上后遗症导致的脊柱侧弯,老人的长短腿比较严重,这大大增加了配置支具的难度。因此,从取型配置到康复训练,需要为老人花费的时间要比其他患者多出数倍。
经过反复校对身体立线,精确地高度补差和比对试穿,赵建霞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加班加点为老人做出了满意的支具。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帮助老人解决吃住等问题,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大腿矫形支具的成功配置,让陈奶奶的老伴晚年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准备离开假肢中心时,陈奶奶更是握着赵建霞的手激动地说:“小赵,真是太谢谢你啦。我们之前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他们都嫌麻烦,不愿意给我老伴儿做支具。但是你就像我们的女儿一样周到,让我和老伴儿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是太谢谢你了!”
编辑:梁霄
关键词:矫形器师 赵建霞 技术 残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