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上海:建分享人类智慧的城市客厅
编者按
世博会,不仅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体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的交流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一座城市,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7年前,上海举行了世博会;7年后,由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合作共建的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国际展览局为何选择上海作为其唯一官方博物馆平台?世博遗产保护利用的上海经验为世博文化传承提供了哪些宝贵财富?如何让世博遗产真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话题。
黄浦江西岸,江水奔流而去。5月1日,如祥云舒展般,一幢气势恢宏、充满灵动感的建筑在江边向世人揭开面纱,与浦江东岸的原上海世博会主建筑“世博轴”遥相呼应。这一天,也是上海世博会开幕7周年纪念日。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世界上第一座以展示世博会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性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它是一个时间容器,容纳着记忆的“瞬间”与“永恒”。它是一座城市的平台,成为人们分享探寻、体验和创新的“客厅”。从此,这座崭新的地标性文化建筑,将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的一个亮点,成为展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的又一扇窗口。
分享世博成果
世博遗产如何利用和传承,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话题。
2010年5月1日,中国首次主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迎来首批游客。当时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达246个。此后半年间,这届盛会创造了吸引7300多万人次参观的世博会纪录。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新的里程碑,同时也开启了世博会在全球范围内的新的发展进程,让拥有16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早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前,关于建设一个世博会博物馆的设想就已开始酝酿,并在世博会的举办中逐步成熟。2010年11月,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展览局(BIE)作出一项历史性决定——将世博会诞生以来首座世博主题博物馆设在中国上海。
“就像世博会从欧洲走到北美,有历史的渊源,中国在世博历史上扮演何种角色,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选择。”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文森特·洛塞泰斯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将全球唯一的官方博物馆和文献中心设立在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是原因之一;最关键的原因,是国际展览局看到了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旅游城市的活力,更看到了上海与整个中国在推介国际世博品牌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自觉与使命感。这些将给世博带去难以估量的生机。
世博馆建筑设计以“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作为设计主题,一方面通过建筑空间形态,映射出世博会160多年来无数个精彩难忘的事件片段,成为收纳这些美好回忆的“时间容器”;另一方面则力求为市民参与以及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提供空间,成为人们探寻、体验、创造和分享欢乐生活的“城市客厅”。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于秀芬说:“随着世博会博物馆开门迎客,这里将成为全球世博文化与创新的知识库,也为中国、为上海增添面向未来的文化新地标。”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上海 博物馆 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