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104岁抗战老兵收到自己半身雕像 连声说"像,像"
昨日,抗战老兵曹廷明塑像捐赠仪式在宏善养老院举行。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雕塑家和老人一起待了两天
虽然说话已有些吃力,但曹老的记性很好,“那个小伙子在这儿陪了我两天。”曹廷明仍然记得为他制作雕像的那个小伙子——重庆市著名雕塑家张俊德。
张俊德说,接到给曹廷明塑像的任务是在春节后,“正月十六,重庆市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找到我,说想送抗战老兵一个礼物。”张俊德立马答应下来。
1914年出生于山西大同市灵丘县温东堡村的曹廷明,在1936年22岁时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后离开家乡。抗战开始后,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台儿庄战役后他编入了第33集团军,担任张自忠将军的警卫员,亲历了抗战岁月。
了解到曹老的事迹后,张俊德带着雕塑工具,开车拉着泥巴就来到了曹老常住的养老院,一待就是两天。张俊德睡在养老院,白天几乎时刻都和曹老在一起,一边听老人聊着那些抗战岁月,一边细细地把眼前老人的形象刻在脑海中,并大致完成了老人的头部轮廓。那两天,一老一少对坐着,曹老向这个手上一刻不停的年轻人,慢慢回忆起过去,“他记得所有的细节。”
两天后,曹老雕像的头部轮廓塑形完成,张俊德带着老人的回忆和他的照片回到了工作室,潜心创作。最终,他将老人的面部表情定格在了“坚定地望着前方”,“那是他对抗战的信念,从未变过。”
由于铜像太重,不便于老人收藏移动,张俊德选择了玻璃钢作为材料,打造了仿铜的视觉效果,“这是个特殊的礼物,希望他能感受到那些故事给我的震撼。”
曹廷明和家人商议后,决定将雕像暂放在养老院中,让他可随时观赏这件特殊的礼物。“他会很高兴的,因为大家没有忘了他。”曹老的女儿从父亲微笑的脸上,看到了他激动的内心。本报记者 石亨
编辑:梁霄
关键词:抗战 老兵 半身 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