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母爱有多“重”?一道人生“必答题”
答好母爱这道“必答题”
“你记得恋人的阴历和阳历生日吗?”“你经常给恋人打电话吗?”“如果是母亲呢?”
这些问题,林建宁曾经在不同场合做过多次现场测试。不过,结果都是相似的:大多数人准确记得恋人的生日,经常和恋人通话,但记不准甚至记不起母亲的生日,通话也比较少。
“这些年我与妈妈见过多少次?”母亲弥留之际,陈芳经常想到这个问题。从读大学起,她就长期与妈妈异地生活,大学毕业后仅重要节假时才有空闲回家。“工作后最多一年回家4次、一次3到5天,一年不到20天。”陈芳说。
与陈芳的思路不同,一笔“回家账”更令人动容:如果母亲45岁时,儿女奔赴异地求学或打拼,每年回家2次,今生相聚的机会可能只有区区70多次,若每年多回家2次,就相当于“延长”母亲35年寿命……
母爱有多“重”?这个看似生活化、故事化的提问,经过科学化、现代化、数据化解答后就变为“有价值的追问”。在完成价值追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激发内省,更容易让人们主动践行美德。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不同于考试作答,“母爱有多重”因人而异,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知孝感恩应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让家庭美德教育深入人心。”
编辑:梁霄
关键词:母爱 人生 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