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网约车改牌做号:多重作假骗过审核 一单可获利十余倍
律师建议网约车平台加强监管
由于大部分注册资料“作假”,改牌车的背后也带来一些隐患。因乘坐改牌车出现事故甚至受到人身侵害,乘客如何维权,被冒用信息的人员应承担何种风险?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认为,如果实际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登记为非营运车辆,属于借名登记,且实际运营车辆的车辆所有人很有可能未告知保险人,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和车主均可能面临保险公司拒赔风险。
对于做号者买卖信息以及冒用他人信息注册的行为,张新年表示,收售车辆信息、用他人信息注册网约车司机账号、借用他人证照这些行为本身已经违法。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则认为,购买他人个人信息资料注册网约车司机账号的行为构成侵权,根据《民法通则》之规定,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责任。同时,这些账号注册代办人和网约车司机共同以虚假资料注册,构成欺诈。
多位律师指出,对于出现改牌做号的行为,网约车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薛正懿律师表示,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三者之间是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如果有证据证明网约车平台没有尽到基本的监管义务,其明知或者应知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乘客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网约车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韩骁说,司机冒用他人信息,若平台没有尽到审核义务,不能提供车主真实信息,一旦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发生意外,平台要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韩骁认为,应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公司积极地履行监管义务,以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大车辆的资格审查以及相关惩戒的宣传,让网约车司机认识到行为的恶劣程度,从根源上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何奇、季晓东均为化名)
编辑:梁霄
关键词:网约车 审核 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