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 创业风口还是资本做局?
接盘
谁来接盘?
理论上说,一个创投项目完整的投资基本路径是:种子—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IPO(或并购)。随着用户数增长、营收及利润的逐步实现,每一轮新的融资,早先一轮的投资人都要求合理的投资增值倍数退出,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家。
换句话说,创业者的盘天使接,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的盘谁来接?上市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
“大妈”走过的路叫做套路。当年红极一时的P2P、O2O、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大娱乐生态圈,如今怎样了?
2015年,互联网金融新贵P2P炙手可热,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原主营地产和建材)摇身一变互联网金融公司,股票名称更名“匹凸匹”(P2P的谐音),资本市场立马回报8个涨停!这让后来的上市公司纷纷效仿;
2015年,发行价7.14元的“暴风科技”凭借VR(虚拟现实)概念,上市连续29个涨停,调整了一天后,又拉8个涨停,最高价327元,真让人仿若活在虚拟现实中;
更不用提曾经的“股王”全通教育,凭着在线教育的名头,上市发行价30元,一年时间,冲到最高价467元,超越百年茅台,成为当时A股最高价股。
然而,从山顶跌倒山脚,也就是那么一瞬间。2017年一季度财报,暴风科技净利润增长率-585.3%,股价28元左右;全通教育净利润增长率 -148.97%,股价只剩13元左右,一地鸡毛。
曾几何时,无数P2P公司讲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承诺你年化12%、18%、24%的高利率,经不住高息诱惑的投资者掏出一生积蓄,P2P公司用新还旧,早期能按时兑付利息,一切看似正常,更有学者站台、明星站台,突然有一天,利息停止,公司跑路,庞氏骗局落幕。
正应了那句话:“在这个浮华喧嚣的金融盛世,总有一款骗局适合你。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风口?
所以,那些曾经被媒体追捧、被资本爆炒的“风口”,真的就是值得投资的远大前程、是高估值得以成立的原因吗?
投资圈有这么个说法:“判断风口基本靠媒体,项目获取基本靠抬价,风险控制基本靠对赌,投资勇气基本靠合投。”
从“百团大战”(团购)、网约车大战到共享单车大战,市场似乎觉得,如果不撕起来,故事就不够激动人心,估值就炒不上去,接盘侠就进不来。经过炒作,有硅谷的风口吹着,有大佬站台加持、有BAT的入场,投资的逻辑似乎就正确了。
高估值的背后,除了非理性的繁荣,还有现实的经济金融环境。
这是一个投资人走下“神坛”的年代。遥想早期互联网创业时,融资很难,马云、刘强东创业找钱,屡屡碰壁。现在,“30分钟敲定投资”“在洗手间里就拍板”已不是神话,投资方还为创业者提供了全套服务,包括硬件、技术、公关等。
市场的转变,是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市场资金供给的充裕。数据显示,2016年股权投资市场总投资达7449亿元、9124笔——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仅为1151.85亿元、453笔。与此同时,投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全民VC”“全民PE”的现象,娱乐明星不也纷纷转型做投资?
这确实是一场来钱比较快的游戏——资深的资本玩家,可以流水线似的打造一家“独角兽”企业,十倍、百倍地加速资本的翻倍。
故事总是动听的。陌生人社交、垂直电商、直播、VR、人工智能、共享经济,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风口”。但这些“风口”,到底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逻辑呢,还是人造的产物?
2014-2015年,政府推动双创和股票二级市场的大牛市传到一级市场,基金疯狂抢项目,投项目,各种故事满天飞。但是,随着2015年6月以后的漫漫熊市,创业板绵绵阴跌,一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的现象,面临一上市就亏损的可能。大洋彼岸,上个月,硅谷大数据标杆企业Cloudera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为19亿美元——但其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就已达41亿美元,上市后的估值反而出现腰斩,让最后一轮融资进入的战略投资人英特尔做了冤大头。
就算是一切顺利、在二级市场上市,就能高枕无忧吗?面对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如果业绩不达预期,故事证伪,公众投资人质疑,市值难免下跌。虽然目前创投和私募股权市场资金充沛,扎堆独角兽企业,估值看涨,不差钱,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但最终来看,创业者、财务投资人是要获得流动性的,谁不想套现呢?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共享单车 充电宝 创业 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