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公共设施民调:四成受访者吐槽地铁公交换乘难
60.3%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提供者责任感不强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李政(化名)说,公共设施的本意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但由于设计本身的缺陷,并没有给生活带来方便。“记得在兰州读本科时,有一个十字路口为了减少交通拥堵,修建了过街天桥,但这个天桥并没有跨越路口,而是在一侧,还把人行道给挡了。人们基本上不走天桥,还是横穿马路”。
调查显示,60.3%的受访者认为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公共服务提供者责任感不强。其他原因还包括:出现问题不改正(53.7%)、设计者不用心(47.7%)、没有反馈渠道(45.1%)、没有试点(23.1%)和公共设施资金投入不足(17.3%)等。
王乾觉得,“奇葩”也好,“另类”也罢,终归是设计者没有设身处地地替大家考虑,没有站在实际使用者的角度去想问题,“忘记了服务百姓的初心”。
李政认为,首先是设计者的原因,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观察、体验生活。其次,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地反馈,也使得糟心设计持续存在。
面对不合理的公共设施,38.0%的受访者不予理睬,默默忍受不便,28.8%的受访者会在网络上调侃,28.7%的受访者会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
王乾认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应该广泛收集百姓的意见,然后逐一推敲斟酌,多走访百姓,多听听他们真正的需求。
面对设计不合理的公共设施,65.8%的受访者建议建立反馈渠道,及时改进,64.2%的受访者建议以人为本,切实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52.4%的受访者建议加大资金投入,29.3%的受访者建议设立试点,26.4%的受访者建议组建专业设计团队。
对于感受到的一些问题,吴英一般只是跟朋友、同事抱怨一下,不会去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在这些问题上能够作出一些改变,例如种植一些观赏性强又不会给人们出行造成麻烦的植物,规划建设好主干道,提高出行效率等”。
受访者中,在一线城市的占35.9%,二线城市的占41.3%,三四线城市的占18.3%,小城镇、县城的占3.4%,农村的占1.2%。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公共 设施 民调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