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断粮草法”抑制了脑胶质瘤

2017年05月25日 10:36 | 作者:刘泽林 | 来源:健康报
分享到: 

本报讯 (通讯员张献怀 记者刘泽林)切断肿瘤细胞营养供给线,使癌细胞得不到足够营养而“饿死”。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脑动脉介入抗血管生成疗法,为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取得明显成效。5月23日,记者在病房见到患者李先生,他意识清醒,语言表达、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自己吃饭,下地行走。

50岁的李先生,去年9月无诱因出现乏力、嗜睡、头痛,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到医院检查确诊右侧丘脑神经胶质瘤,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肿瘤部分切除术及化疗和全脑放疗,虽保住性命,但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今年3月,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经核磁检查,肿瘤比原来增大3倍以上,沿胼胝体长到大脑对侧凸入三脑室,肿瘤压迫造成双侧侧脑室闭塞,随时可能出现致死梗阻性脑积水。5月初,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弥漫性水肿,导致极限状态下的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生命垂危。

海南省肿瘤医院李安民教授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采用经脑动脉介入抗血管生成靶向疗法为其治疗,即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经介入导管直接送至大脑肿瘤供血动脉内的瘤血管床,特异性地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通道,使癌细胞得不到足够营养而“饿死”。手术5天后,患者意识清醒,头痛症状缓解,影像复查发现瘤体明显缩小,水肿基本消退。

李安民说,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而新血管生成是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的主要渠道。如果能把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的新生血管阻断,“断其粮草”,也就断绝了肿瘤生长的生路。由于血管生成抑制剂主要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而对人体正常血管影响较小,所以这一治疗手段简便、经济,患者痛苦小。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肿瘤 癌细胞 抑制 脑胶质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