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扶贫资金谁都不能拿
贵州省纳雍县扶贫办原主任朱江在忏悔书中写道,他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顶礼膜拜”,思想松懈,置党和人民的重托于不顾。特别是看到少数认识的领导干部也在“发财”,觉得“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于是一步步滑入腐败深渊。(5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主要是好奇心使然。但,作为一名领导,如果在腐败领域具有这样的心理,那就十分危险了我的哥。
据媒体报道,贵州纳雍县扶贫办原主任朱江在“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的心理暗示下,从最初的厌恶受贿、主动退回贿款,到思想逐渐发生变化、慢慢地“上钩”,最后来者不拒、甚至公然索贿,总计25次收受19人现金75万元。
从腐败案例看,“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的官员并不少见。南京市六合区原交通局副局长徐亚俊多次表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认为,是儿子的“任性”,导致自己的腐败;合肥市瑶海区原区长王广玉受贿300余万元,只因当官的“不应比老板寒酸”;甚至有官员大言不惭“要说有事,他们的事都比我大”、“书记吃肉,我喝点汤还是可以的”……
“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表面是一种官场“比烂”,实质上还是思想总开关出了问题。就本案而言,扶贫资金岂能如囊中取物、想拿就拿?扶贫资金是贫困户的心头肉,是脱贫致富的“血液”,一分一毫都属于贫困户,谁都不能拿,谁拿了都是贪污腐败,必须严肃处理。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清醒头脑,“公”与“私”泾渭分明,把“名利”放两旁,把人民摆中间,事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时时明白:天有眼,莫侥幸,伸手必被捉!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扶贫 资金 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