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遗落”在老挝的第三代华侨:希望孩子能回到中国
“我可能难以回到中国,但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接受中国的教育,回到祖国发展。”
5月,北回归线以南的老挝像一个大熔炉,坐在开着冷风的车里,也能感受到来自车身的灼热。身穿蓝色衬衣,灰色西装裤的老挝第三代华侨布鹏,每天都在高温的炙烤中接一双女儿放学。回想一年来自己的经历,他笑言“不可思议”。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布鹏的父亲从云南省红河州迤萨镇出发,跟随云南颇负盛名的商帮之一的迤萨商帮远赴老挝经商。后因战乱等原因,与国内的亲人失散。
有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迤萨人就以马帮的形式,赴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经商,缔造了蜚声南滇的马帮文化。布鹏称,“父亲跟随商帮到老挝的头几年还与亲人有书信往来,1960年后彻底失去了联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官方积极支持跨洋寻亲并提供帮助,布鹏远在红河的表姐给老挝当地的华侨事务委员写信寻找流落在老挝的亲人的下落。辗转多年之后,寻亲信件达到了布鹏手中,很快,他在朋友和红河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
虽是同根情,但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布鹏与姐姐无法正常的交流。布鹏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很热闹,但他却很少说话。“我出生在老挝南部的一个小城里,当时那里几乎没有中国人。”布鹏表示,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他学会了老挝语,英语成为了他上学后的第二语言。“因为缺少语言环境,我几乎不会讲中文,即使简单的交流也难以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老挝有大量迁徙于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的华侨、华人。他们大多从父辈或祖父辈起就在老挝经商并侨居,与当地人相互婚配,语言习惯也有所改变。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因为无法用母语进行交流,布鹏常常感到遗憾。于是,大学毕业后,布鹏将家安在了万象,这里有老挝办学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希望孩子们接受中国的教育,讲好母语。”
布鹏的妻子是老挝人,他们育有一双儿女,儿子在读幼儿园,女儿已进入华文学校读小学。布鹏表示,希望今年暑假能带儿女回国探亲,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此外,布鹏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机构来到老挝投资兴业,在开阔的水陆间建起一座座高楼与水电站,荒野之地一时间变得繁荣起来。“现在,中文几乎成为了老挝第三种官方语言。”
随着中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老挝人学习汉语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不少家长热衷将孩子送到华文学校就读。老挝最大的华文学校——万象寮都公学副校长陶菊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华文教育已被纳入老挝国家教育体系,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个阶段。在寮都公学,华裔学生仅占20%,老挝裔学生占了大多数。
“现在老挝的中资企业和中老合资企业非常多,这让我感到无比亲切。”看着祖国的日渐强大,布鹏感慨于交流与合作的密切给了流落在外的华侨华人重新选择的机会,“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中国的教育,进入中资企业工作,有机会可以回到自己的祖国。”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老挝 华侨 中国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