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四川大学“最老博士生” 74岁迎来论文答辩
■ 1943年6月出生在成都
■ 6岁离开家乡
■ 在台湾地区及扬州开过工厂
■ 将生意做到了俄罗斯、以色列、马来西亚
■ 在美国修读硕士课程
■ 2012年申请回故乡读博士学位
昨日,四川大学文科楼内,博士论文答辩正在进行,黄祖申摘下帽子,弯着腰,走到后排课桌坐下,正对大门的秘书席上,工作人员侧过脸,努力收住笑容。刚刚坐下的答辩人员,西装笔挺、正襟危坐,从外观上看,年龄比答委席上的评审专家还要大。
今年74岁的黄祖申如愿在四川大学度过了四年的博士生求学时光,拿着将近30万字的论文,走进了答辩现场,这位醉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美籍华人,成了四川大学“最年长”博士毕业生。
师兄弟相称
博士读了四年 整个学校都是“忘年交”
提前一个小时,黄祖申早早来到文科楼,整个楼道里,都是他的师兄师弟,“师兄!”黄祖申拉着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亲切招呼。“这位是我师弟。”黄祖申拍着对方肩膀,感谢读博四年来的照顾。大家习惯称呼他“黄老哥”,这位走过六十多个国家,管理过上千人工厂的老人,和大家呆久了,大家已经淡化了他的年龄。
一起逛青石桥旧书市场、一起在他家“蹭吃蹭喝”,黄祖申一直把自己放在年轻人序列。“除了阴雨天气可能发点感慨,其他时候都是20多岁。”黄祖申脱下西装,一身白色衬衣,胸前一条红色领带,手指戴着宝石戒指,聊天也把背打得老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老板。
“平时我们在校门外逛街,他那商人的嗅觉就异常灵敏。”同门师弟小周回忆说,黄老哥以前还让大家去打听校门外小吃店的租金,开玩笑说,可以搞个台湾小吃店,几年之后就做成一家大型连锁美食店。
等待答辩的间隙,师兄陈符周赶紧拿着他的论文翻看,“一直不给我说他的论题。”陈符周笑着说。黄祖申赶紧“道歉”,“还不是怕没写好,被师兄耻笑”。师兄弟坐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
直到几位同门的博士生导师陈廷湘走进来,黄祖申赶紧起身迎接,“你来了,我就不敢乱扯了。”黄祖申赶紧拉开椅子,让老师坐下。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四川大学 博士生 论文 答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