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两岸专家把脉“双创”:教育关键是“人”不是“奖”

中新网福州5月27日电 (林春茵 郑丽香)在百度搜索上,“创新创业大赛”有超过500万条相关结果。那么,双创热潮给高校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26日,福建民办高校阳光学院宣布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四方园”,和当前其他孵化器不同,号称打造以“创客、创意、创新、创业”为内容的生态系统。
两年前,阳光学院独立办校,推动系列教改。在双创热潮下,该校开设创业创新教育学院,部分师资引自台湾,台湾逢甲大学教授马彦彬出任院长。创四方园即出自这些台湾专家和大陆学者的碰撞手笔。

创新跨领域专业“翻转”令学生受益
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许孟祥即中坚主导力量。他认为,创业型大学规划目标不只是推动创业创新,“事实上,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往往不过两成,应把校园建成具有综合效应的生态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引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海霞共鸣。她创办的大学生创业赛“ICAN”走过十年,影响巨大。曾到巴塞罗那、汉诺威等地轮办。“都是球踢得好的地方,我喜欢看球。”她说,就像踢球一样,每个内心澎湃着创业激情的年轻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赛场、自己的舞台。
“ICAN”赛事正酣之时,曾有冠军得主“微跳小蛙”以最微型体感游戏机发明,斩获中央电视台某创新秀高达9800万元人民币奖金。但张海霞却决定放缓脚步,在北大将创新工程实践改上为通识课,后来又将这门课开设了慕课,令全国300多个高校超过10万人受益。
有北大学生对她说,从小因为考试考得好拿的奖多到无所谓,可是参加创新大赛,“我和我的团队从无到有想了一个新点子,然后把它实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却令他又激动又骄傲。

张海霞认为,北大学子尚有这样收获,对于长期处于“低端徘徊”的应用型大学学生们,更能激发自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人,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励其内在动力。”
许孟祥认为,虽然“创新”的源动力在于落实创业发想产业化与研发成果商品化,但双创教育所需的跨领域、跨专业“翻转”,却往往使学生能真正从教育中受益。
赛事乱象源于忽略双创教育根本在于“人”
也正因为学生对公平“赛场”的需要,令张海霞对各种双创赛事中的乱象尤其不能容忍。她质疑高精尖企业“冒充”学生作品参赛获奖,又批评某高校“父”代“女”出征,以科学家之高位乱入“混战”。
“过分注重手段,却忽略双创教育目的在于‘人',不过这些乱象并非大陆独有。台湾过去推行‘科展'也曾出现。”马彦彬说,创四方生态系统正是基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大陆流行考公务员,而即使公务员考评,创新也是重要指标。“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创意训练、经验积累,在岗位内部达成‘志业’或事业。”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唐炎钊告诉记者,台湾教育理念正在浸染福建。近年厦门大学联手台湾高校试水两岸联办创新大赛,超乎预期。“但文创的多,技术的少”,台湾对此产、学、研各界协同经验丰富,兼以两岸大学生在同台竞技中互动良好,“期盼赛事加快两岸教育界融合”。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国定也认为,创新教育应融入“情怀”。在台湾,大学生被倡以担负复兴乡土,校方往往鼓励学生为了做出“有感情的”农产品文创行销案,而到田间地头蹲点。农业是闽台最早合作面亦最广的领域,他期盼台湾学子在其间有所展翼。
“身在校长其位,我无法超脱,固然希望学校能在各种赛事获奖。”阳光学院校长高诚辉坦言,“但创新教育却不应是瞄准几个苗子,而应该是国民教育。”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双创 教育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