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一束光”如何点亮了“一座城”?——武汉中国光谷“发展基因”透视
新华社武汉12月29日电 30年前,地处“九省通衢”武汉东南角的东湖高新区,虽然是我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的诞生地,但因离武汉主城区较远,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
现在,平均每天新增企业59家,科技型企业占比超八成;平均每天新增专利近44件,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平均每天15名硕士以上人才“落户”……漫步园区,有如回到青春澎湃的大学校园;伴随着一系列创新要素的集聚,被称为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每天都在上演着创新创业追梦故事。
从一束光纤开始“发家”,经过30年的创业壮大,光谷目前光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产业“三足鼎立”,成为观察我国高新产业聚集、创新创业培育的典型样本。
孕育光谷的“发展基因”,藏着哪些奥秘?
光谷产业发展凭什么能做成:“定力”+“魄力”打造“拳头”产业
“中国光谷”,可不是一开始就落在武汉东湖之畔。本世纪初,国内曾出现过多地参与的光谷争夺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全球对光纤等光通信产品市场需求激增,产业前景看好。一共有不下10个城市出台过发展光电产业、建设“光谷”的规划。
面对激烈竞争,立足光电主业,既讲“定力”,又打“魄力”,做一个产业就扎实做到底,培育产业“闭环”,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应对之策。
烽火科技与长飞光纤,是武汉光谷建设的“扛旗者”。17年前,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改制组建的烽火科技,侧重于通信设备技术研发。1988年由中外合资成立的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主体在光纤光缆研发生产。
烽火科技总裁戈俊说,烽火改制成立后,到底是深耕光电通信,还是多元化、跨行业发展,摆在面前的各种诱惑非常多。但若有限的资源分散投入到过多领域,结果就只能是浅尝辄止,被排挤到价值链的边缘,“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
“光纤领域资本收益率并不高,比房地产、金融行业要差远了。”在长飞工作25年的副总裁闫长鹍说。尤其是2000年左右,世界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光纤行业市场销售腰斩,“但我们始终保持专注,做好本行”。
不忘初心,专注创新。今年8月,烽火科技宣布,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可供48亿人同时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上通话的技术。这是烽火科技3年来,连续5次刷新世界纪录。
同样的专注让长飞从完全依赖外方技术设备供应,发展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光纤供应商,唯一同时掌握三大主流预制棒制备工艺的企业,参与制定7项国际标准的全球“领跑者”。
咬定光电产业这个“垛口”冲锋。目前武汉高新区内光电企业数量,从2000年前的480多家,到现在接近2000家;产值也从108亿元猛增至4420亿元。光谷的光纤光缆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激光器等光器件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两项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都超过60%。
“光谷”之前冠上“中国”这个响亮的称谓,再无争议。
光电子培育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后,武汉东湖高新区选择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重点“突围”,成为光谷再创业、再出发的产业路径选择。
在烽火与长飞代表中国在光通信领域参与全球竞争之时,一家带有传奇色彩的医药企业,在光谷悄然诞生,并奠定了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1988年,武汉大学7名硕士毕业后,放弃分配好的工作,选择下海创业:从公厕收集人体尿液,提炼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原料尿激酶。
“当初一共在武汉市区承包了20多个公厕,每个公厕每月承包费为100元。其中汉口民意路公厕,每天可以收尿12吨。”7名硕士中的领头人、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的艾路明回忆说。
东挪西凑了2000元注册公司;从印染厂购置上千个用完的染料桶,分批摆在各个公厕;再租个民房买10口土缸,几台废旧机电设备提炼产品……7名下海研究生就这样走上每天骑着三轮车,奔波各个公厕收尿的创业之路。
依靠收尿提取尿激酶,这个曾经的小作坊企业日益壮大。1997年,人福医药成为光谷首家上市公司。现在,人福发展成为每年推出一个临床一类新药上市的知名医疗集团。
人福医药打出牌子后,自2008年以来,光谷先后引进辉瑞、拜耳、华大基因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聚集收入过亿元企业48家,形成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药生产、医药物流的产业体系。当年的一片荒地,成了现在的光谷生物城,汇聚医药企业1000多家,在全国上百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实力目前位列第二。
在高端制造领域,目前年产百万台智能终端的联想、投产国内首条采用低温多晶硅第六代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华星光电、总投资过千亿打造“中国芯”的国家存储器项目等一批企业,都聚集在光谷,芯片、显示、终端的产业链条已具雏形。
“过去五年,光谷依靠光电子、生物、高端制造等产业集群,企业总产值实现从四千亿元到突破万亿元。”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说,“这背后靠的就是,保持不随波逐流的战略定力,抓住不放弃机遇的战术魄力。”
光谷凭什么吸引人:诚意+环境
10年前,正在美国企业工作的闫大鹏,从来没有想到,他会来武汉,来光谷。
“我在山东出生长大,读书教书都在南京,后来去美国留学,和武汉一直没啥联系。要说有联系,也许就是南京和武汉都是‘火炉’。”他说。
如今,闫大鹏在光谷牵头研制的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早已问世,两万瓦光纤激光器也已完成装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这项关键技术的国家。
说到光谷,好多人都在说光纤。借助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的光纤激光器,属于最新一代激光器,耗电量低,广泛应用在汽车船舶制造、3D打印等领域。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光纤激光器设备全部依赖进口。
作为这项技术的领头人,闫大鹏来光谷的故事得从2006年开始说起。当时正回国在武汉参加“2006年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的他,成了华工科技“相中”合作的“意中人”。华工科技当时不仅是国内激光龙头企业,也是光谷重要的企业孵化器。
“华工科技负责人当时刚从广州出完差,晚上飞到武汉时,我已在北京准备第二天返美;没想到对方马不停蹄连夜从武汉坐飞机,追到北京,我们彻夜长谈,一拍即合。”闫大鹏回忆说。
光谷的“求才若渴”,让闫大鹏决定在光谷大展拳脚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通讯工程专业本科生夏里峰正在收拾大学宿舍,前往深圳开始职场生活。
在大三就参与了PPTV早期创业的夏里峰,在深圳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业梦”。工作三年后,他回到武汉,遇到软件学院毕业的校友黄承松,两人携手创办网络公司。
现在他俩创办的“卷皮网”,主打百元以下平价电商,年成交金额达数十亿元,用户规模已近1亿,还入选中国互联网协会评选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员工从最初的5个人,扩展到上千人。
走进卷皮网办公地,年青充满活力的脸庞,装饰花样百出的工位,彰显这家“独角兽”企业的蓬勃生机。“在光谷,只要有创业火花,就能找到合适的队友,共同追逐创业梦想。”夏里峰说。
闫大鹏与夏里峰,代表着光谷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的两大关键群体:引进的科研人才和年轻的创业人才。
在这块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校与科研院所云集,分布着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武汉邮科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在内的近百所教学科研机构,聚集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8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是我国第二大智力资源密集区。
“长期以来,光谷就像低调蛰伏的草原,但遇到火星,就能形成燎原之势。”东湖高新区原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健群如此描述。
2009年,光谷开始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有针对性实施人才计划。重点围绕光电等5大产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与各类高层次人才。入选者,最高可获得上千万元的无偿资助或股权投资。
光谷推出实施的“青桐计划”为在校或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量身定制,激发出本土人才创新创业潜能,改变了“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吸引大学生纷纷留在或者回流光谷创业、就业。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让人产生强烈的创业冲动”。
目前,包括闫大鹏在内的4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3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000多名博士、4万多名硕士,以及上千个夏里峰那样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光谷聚集。无论引进人才还是本土人才,都能在光谷“发光发热”,逐步演化为“引进一个人才、带领一支团队、推动一项产业”的生态圈“磁场”。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介绍,光谷70%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是本土培养,36家上市企业中近30家是大学生创办的,“这是光谷最引以为豪的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是光谷的支柱。”他说,依靠人才聚集,光谷从“一束光”演变为“一座城”。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武汉中国光谷 发展基因 透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