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互联网思维”过时了?“人工智能思维”正当红

2017年06月02日 16:13 | 作者:刘峣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软硬结合思考问题

在人工智能逐渐走上前台的过程中,如何用“人工智能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李彦宏认为,手机虽然会长期存在,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与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人工智能的特点是软硬件相结合,因此要关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处能够有哪些创新,从技术和体验角度进行思考。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已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转型升级”的共同路径。从去年年底开始,谷歌将未来的发展战略调整为“人工智能先行”,而在日前举行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公司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诸多进展:用手机对准花朵,屏幕上就会显示花的名字;智能音箱可以免费拨打电话……

在中国,各大互联网企业也纷纷立足人工智能谋划发展。百度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专注于深度学习的研究院,把人工智能提到核心技术创新地位;小米创始人雷军也提出,要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培养与引进。

尽管人工智能看上去很美,但离“人工智能思维”所要完成和实现的目标还很远。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加里·马库斯认为,虽然人们现在已经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做一些很棒的工作,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构建可以治愈癌症、理解人脑工作的机器,人类智能里还有更多认知层面的元素,如常识、推理、分析等,需要人工智能去学习。

大数据驱动发展

“人工智能思维”的另一层意义,就是要理解数据与算法的关系。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秒杀算法,“干净”的数据越多,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就越强。但他同时指出,算法其实也在推动社会进步。

此前,数据量小、数据流通不畅一直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海量大数据资源为人工智能加快学习进化提供了条件。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韩玉刚说,数据量的大小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奔跑速度”。而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人工智能“数据燃料”的供应者。

“当前生活中的信息化设备无处不在,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会数据留痕,从而进入互联网,汇聚成海量的数据信息。”韩玉刚说,运营商、电商巨头、政府等部门所掌握的海量大数据绝大部分都是由单个人产生的数据汇聚而来。

近年来,中国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力,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李飞飞表示,数据是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中国拥有大量人口,有许多数据可供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会催生大量创新产品。

那么“人工智能思维”的最终目的与作用何在?李彦宏认为,如果用人工智能的思维做互联网产品,能够实现“降维攻击”,比如与打字输入相比,语音输入就是降维攻击。而除手机之外,这种思维还可以延伸到家电、汽车等各类行业。记者 刘 峣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互联网 思维 人工智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