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细数李克强访欧之行的“123”
两个信号
访欧期间,李克强分别在“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和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演讲,无论是在德国强调创新合作、营造开放投资环境,还是在布鲁塞尔呼吁维护多边经贸体系、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发展,始终都在向外界传达中国对于坚持经济全球化和促进投资贸易的双重信号。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站出来仗义执言,发出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面声音,捍卫自由贸易,体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德国、欧盟和比利时对于经济全球化给出了积极回应,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反对保护主义。
阮宗泽指出,从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两份成果清单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内容均提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中德双方表示将推进双向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而在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李克强则强调:“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坚持自由贸易,重振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推动世界经济迈上稳定复苏的轨道,使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更多人群。”
在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中可发现,“双方认为正在进行的投资协定谈判是首要任务”在列。未来,中欧双向开放、平等开放、互利双赢的格局可期。
三方成果
中国与德国、欧盟、比利时三方达成的协议和签署的文件,是李克强欧洲之行的点睛之笔。
阮宗泽表示,在此次中德总理年度会晤成果清单里,创新合作及“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堪称亮点,德国在创新能力及工业制造领域的确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而中国表现出的寻求合作和积极对接就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因国施策”。
在陈凤英看来,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则更多地体现出中欧双方共同的观点、理念。比如,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双方重申加强WTO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欢迎《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等。
此外,在李克强出访期间,中国与比利时签署了基础设施、工业、质检、电信、物流、港口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正如陈凤英所言,虽然比利时经济体量不大,但其处在欧盟核心位置,中比双方的长期友好合作将为中欧关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李克强 访欧之行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