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王泽山院士:一甲子书写火炸药传奇
人生八十壮志不老
耄耋之年的王泽山,丝毫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他依然集中力量把科研当成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思考着他倾心一辈子的火炸药问题,甚至吃饭的时候,头脑也不闲着。
这种习惯让大名鼎鼎的院士在生活中闹出不少笑话。“去北京的科研院,从南门进去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管火炸药的楼,因为脑子在想问题,好几次走着走着就从北门出去了。经常去的地方有时候要反复转几次才能到达。去宾馆走错房间,火车上愣说别人睡了我的铺,后来发现实际上是人家的铺。这种事情好像还真不少。”王泽山有些不好意思。
王泽山的夫人已经摸透了他的习惯,知道他即使坐在那里看电视,脑子里也是在想问题,因此尽量不去打扰他。她倒的咖啡,常常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直到变凉。正是这种专注和效率,让王泽山得以攻克科研领域的一座座大山。
王泽山的思维敏捷,比起年轻人丝毫不逊色。“可能是大脑常常用,也像机器一样不会生锈,曾经去体检,医生说我的心脏和大脑还和60岁的人一样年轻。”王泽山说。
火炸药的研究不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因为火炸药的试验大多在荒郊野岭的无人之地,而且条件艰苦,时间很长。王泽山毫不畏惧,跟着年轻人一起翻山越岭上野外,进试验场地。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内蒙古做试验,在阿拉善靶场,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27摄氏度,高速摄像机因环境条件太恶劣开始“罢工”了,可是80岁的王泽山却和大家一样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这样一次很多人和单位参与的大型试验,王老师要考虑得非常细。他觉得国家给我们经费不容易,时间、场地的安排上要尽可能让一次试验多测几个项目,充分利用每一次试验把数据测全,效率提高。”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堵平说。
1999年王泽山当选院士,当时他已经获得两项科技大奖,著作9部,可谓功成名就。“很多人觉得应该退休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获得院士是对我的激励。在中国工程院,我见过91岁的老院士,一心想的就是发挥所长继续奉献,却从不考虑年事已高。有的专家在评选院士时,说的不是贡献,而是遗憾自己合成的20多种新炸药没能用上,虽然他的成果在远程导弹弹头小型化和射程等方面非常有价值,但是科学家在原始成绩功劳面前的谨慎态度让我非常敬佩。”王泽山说。
2016年,王泽山第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这也是他历时20多年再次攻克世界军械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这项发明让中国的火炮发射装药技术傲视全球。
由于火炮发射装药量大小和射程远近有关,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讨论很多年,想尽办法研究怎样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装药,最终的结论是必须用两种性能的模块搭配在一起,才能满足远近不同的射程需求。要实现“高效毁伤、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火力压制”,这样的解决方案实在不够完美。王泽山另辟蹊径,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低过载等式模块装药技术,用同一性能的一种模块就可以覆盖全射程。
编辑:梁霄
关键词:王泽山 院士 火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