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65.3%受访者:7-12岁人群最易受不良游戏影响
石家庄某高校教授李梅丽(化名)认为,不良游戏的出现和传播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辨别能力差,很难自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还会对一些大人回避并限制其接触的事物存在好奇和探知欲望”。
调查中,65.3%的受访者认为7~12岁年龄段的人最容易受到不良游戏的影响,其次为13~18岁(27.3%),接下来还有6岁以下(5.2%)和19岁及以上(2.2%)。
不良游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调查中,62.6%的受访者担心沉迷游戏造成自我角色的混淆,60.6%的受访者认为会荒废学业、工作等,55.0%的受访者认为会阻碍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54.1%的受访者指出会危害身体,52.0%的受访者认为不利于心理健康。
陈瑜认为,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一些不良游戏的出现和传播速度之快,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欠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那些词汇的意思,只是觉得新奇好玩,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游戏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小学生对社会文化中的糟粕还缺乏辨别力,如果他们的成长环境缺乏必要引导,很可能会形成低级的审美情趣,甚至错误的价值观。
齐雪竹指出,不良游戏里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不健康的内容画面,对青少年的整个身心都是一种荼毒和伤害。成年人也会受到不良游戏的影响,很多成年人平时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这些不良游戏往往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现实社会的法律道德的约束,肆意妄为。过度沉迷,会削弱人奋进的欲望,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79. 2%受访者建议学校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娱乐观和价值观
对于这些不良游戏,79.2%的受访者建议学校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娱乐观和价值观;71.7%的受访者建议家长积极引领孩子成长,拒绝不良游戏侵扰;59.6%的受访者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保护未成年人;40.3%的受访者建议有关商家树立良好的经营道德。
陈瑜认为,与其单一地堵,不如想办法疏。孩子们喜欢用交换证件的方式与小伙伴交流,那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互相颁发健康的证件,比如说好学生证、爱读书证、和善大使证、智多星证、健康活力证等。“学校和家长都要加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多给孩子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也应该请工商管理部门加大对学校周围商贩的管理,避免恶俗的事物过多地影响孩子,污染孩子”。
李梅丽认为,游戏作为产业,在开发源头就应该适当管理,最好有健全的审批制度。另外,相关机构和人群也要层层管理,杜绝一些不良游戏,还要开发和组织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活动以填补空白。
高佳认为,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都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教育。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很多不良游戏是由网络传播开的,因此政府与社会要加强对互联网、网吧等的监管。
编辑:梁霄
关键词:受访者 不良游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