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钟秉林:高考改革,前40年功不可没,接下来如何走?
应该给农村孩子入学机会补偿
阶层的流动,阶层的递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问题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比如,在高考改革方案里就有相关举措,一是通过调整招生计划提高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缩小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二是重点高校拿出专门计划,面向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村考生,进行定向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大学深造。
我到陕北延安插过几年队,深切体会到有些农村的孩子之所以在高考的时候考不上重点大学,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更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刻苦,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下,使他们从小没有得到高质量的教育。高考时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入学机会补偿,这恰恰体现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这几年,每年各省之间的高考录取率差距在缩小,农村孩子进入重点大学读书的人数在增加。
高考改革应小步慢走循序渐进
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高考改革的导向,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恢复高考以来改革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直坚持着小步走、不停步的改革节奏。
高考改革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折腾。比如考试内容,每年改一点,可能每年和上一年比都觉得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累积五年、十年,再回头看就是很大的变化了。
个人认为中国目前还不能取消统一高考。既然是人才筛选就应该有考试,重点应放在考什么怎么考上面。如果取消了高考,而没有更好的更合适的人才选拔标准、评价方式和制度保证,我们的教育就可能出问题,教育的公平性就可能受到伤损。
关于高考改革的下一个40年,其实不用说40年,就是再过两三年,我国高等教育就会从大众化进入到普及化阶段。而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高考制度也应该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形势。
首先,坚持分类考试。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改革考试方式。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让高校进行选择。
第三,尝试招考分离。今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尊重大学的招生自主权。一方面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有观点认为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够,力度还不大,我认为应该坚持改革方向,逐步推进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社会公信力的问题。一些政策设计初衷很好,但出台后遭到了一些质疑。面对这些质疑,还是应坚持循序渐进,协同改革。
编辑:梁霄
关键词:钟秉林 高考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