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某中学尖子生的烦恼:高考志愿填报密码不在自己手里

2017年06月14日 11:17 | 作者:王梦影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今年5月,有关该中学修改学生上网高考志愿填报密码的一则讨论,在知乎上爆火。不少人自称是该中学毕业生,讲述自己或同学、朋友密码被改的经历。

5月12日22点,一位曾在知乎实名留言、目前在北大求学的该中学毕业生,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我是国内某中学的老师,在你宿舍楼附近……你作业写完了吗?”

此时,徐判也收到了高中好友的短信:“母校老师来了,请‘清北’校友吃饭。”

那个夜晚,北大艺园食堂的三楼十分热闹。主桌坐着该中学的两位老师,被校友簇拥着,一桌子菜和饮料。周围的三桌坐满了男生。他们是肖同学的朋友,不放心他独自前来。每桌男生只点了一瓶啤酒,摆在桌子中央。

两位老师不断给同学夹菜,让他们聊近况,聊老家美食,就是绕开舆论热点不提。当有同学询问以后是否还会修改学生密码时,他们并不直接回应。

风暴中心的男生怀着那条短信引起的戒心,绷直了背坐着,一问就“炸”,让所有人的客套话骤然悬在空中。老师们觉得他一定得喝酒,双方推拉的时间持续了十几分钟。

似乎漫无边际的聊天一直持续到近凌晨一点。有的在场学生困得几乎要撑不住眼皮。

老师们最终要求肖同学单独留下“聊聊”。但后者在护卫队浩浩荡荡的掩护下迅速撤离。此举显然让老师并不高兴。

“对不起,我不知道见一个学生还要申请。下次一定注意。”其中一位老师事后在校友群里说。

“他们还是高中那一套思维。”张鸣觉得有点“没意思”。“那一套”包括谈心、施压,放学后留堂。

他觉得自己理解学生对于老师的天然恐惧。他仍记得被反复“请家长”的那段日子里自己坐立不安的滋味。

“高中时,老师的话有一种怎样的分量啊。”徐判说。他很不认同网上的一些议论——这些声音认为学生完全有自主权不交出账号密码,现在只不过是服软后又心生埋怨。

时过境迁,当年的孩子纷纷长大。“每个人都不傻,都在心里掂量。”李默说。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学 尖子生 高考 志愿 填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