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刘桂珍:只要不让病人们痛苦,付出多大辛苦都愿意

2017年06月14日 14:43 | 作者:周亚军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没觉得自己是“官”,只觉得责任沉甸甸

2012年,按照县乡统一部署,村里启动第二次移民搬迁。村里人问:“桂珍,你走不?”刘桂珍说:“我走!”

为了带动村民,刘桂珍拿出省吃俭用的8万元,又借了4万元,第一个购买了一套县移民小区楼房,13户村民响应。但她的新房至今没有入住。

“新房子为什么不住?”“病人叫我,我就走不了。到了县城,我也还得回来。”刘桂珍说。

“其实,这房子就没必要买?”“我要不走,就没人肯搬。”刘桂珍说,“村里夏天一下大雨,随时都有山洪,不搬怎么办?”

2010年夏天山洪暴发,路很快就堵了。石头加土木结构的房子,不是被洪水冲出一个深坑,就是被山上的石头砸断房梁。

刘桂珍挨家挨户走访,还没走访完,路上就遇到了病人。“一个大婶滑倒了,当时还有生命体征,我赶紧给针灸治疗,后来赶紧送医院,一检查是脑出血,没救住。人的生命怎么那么脆弱。”刘桂珍哭了。

等她回到家,推门一看,满地尽是淤泥,“山洪暴发的时候,我的两个娃娃睡在诊所床上。我打地铺睡了50多天。”

此后,一下雨,刘桂珍晚上就不敢睡觉,常常打一把伞,在村前公路边察看汛情。雨一直下,她就蹲在雨地里守着,生怕出现不测。

“夜深的时候,真的很冷,也很害怕。”刘桂珍抹着泪说,“我给老百姓做不了啥,但可以站岗放哨。”

刘桂珍没觉得自己是“官”,只觉得责任沉甸甸的。

荣誉名利常“归零”,心灵更是如此

1988年,村小学开学两个月了,也等不来个正式老师,15个小学生眼看就要成“文盲”。村里找到刘桂珍,“你就暂时给学生代代课,等分配来新的老师,你就不用代课了。”

谁知道这一代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快20年了也没等来正式老师。2006年,因为学生太少,村小合并到邻村王家会。

王家会小学如今只有6名学生,村里好多学生都转去城里了,五年级的丁秀娟还是不想走:“我舍不得老师。老师哪儿都好。生病了去家里看我,给拿药,还陪我们打沙包、跳绳、打羽毛球玩。”刘桂珍心软,听着就流泪。

有人问,一辈子都在大山里付出辛劳,值得吗?刘桂珍说:“我觉着值。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刘桂珍的微信名叫“归零”,她说,生活每天都需要归零,心灵更是如此。

2016年,刘桂珍被选为忻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她还得过许多荣誉,在荣誉面前,她总想“逃跑”。“我不先进,我的事很平淡,谁都能做到。”别人都是把奖状奖杯摆在明眼处,她把一摞奖状全锁在柜子里。杨宏生说,她心里也就只有那些病人和学生。(周亚军)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刘桂珍 愿意 病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