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高满堂:我也担心收视率,更担心没有好作品
九局:现在很多影视剧讲究“快”,怕过了时效失去关注度,您怎么看现在这种现象?
高满堂:要说快,我可以作为一个反例了。《闯关东》我创作了10年,《老农民》5年,这部《老中医》到目前也已经打磨3年了。许多人在市场面前,成为了为市场服务的作家。为了金钱、名利,他们沉不下去。大量的迎合市场的电视剧,今天看了,明天就忘,这是一种文化快餐,是市场的“催生婆”,浪费大量资源而生产出的“残疾儿”真让人心疼。有人给我提出质疑,你高满堂出门采访方便啊,你是名作家,有人招待。我刚开始采访时,没人理我,我装了40袋方便面,60包榨菜,一个人深入东三省。其实我住在农民家,发高烧,差点烧死,那两个农民不识字,也不给我送到医院,我最后尿都尿不出来;我胃溃疡犯了,上完厕所一看全是鲜血,觉得自己死定了,可能走不出北大荒了;最后在一个大雪天,我在加格达奇,一个人坐着火车,到了沈阳。我躺在沈阳南站,一坐不醒。那个时候,我没有任何条件,我是不知名的作家,我去做了,我走了第一步,现在我熬过来了。谁没有第一次,为什么不敢趟第一次?这是弱者的借口。包括闯关东,一路没有人理我们,我们走了7千多公里。那天我们到了孙吴县,一天没吃东西,吃豆腐蘸大酱,我吃了六块。吃完了之后肚子胀,我坐在地上都起不来。我说深入生活,不应该是浮光掠影,应该老鹰抓地。抓起一把土。
九局:当下这种浮躁之风,是创作的原因还是市场的原因?
高满堂:市场一直都在影响着创作者。这一点无论如何都得承认。就算我有再高的灵性,没人投资,没用。我之所以坚持做现实题材,坚持现实主义,也是因为现实主义创作得好,有收视率,就能创造出经济效益,这是双赢的。包括我之后做《老酒馆》,也是一个年代剧,投资方对我非常有信心,他们说高老师,马上做,我信任你。你会发现只要你认真创作,就会赢得尊重,获得支持。不过,现在很少有投资方,这么神闲气定,这么有投资眼光,这么不急不躁了。所以我一直在呼吁,投资方不要瞪着猩红的,充满血丝的眼睛,恨不得把编剧吃了:赶紧给我生作品,一年要怀八次孕。这是一种非艺术的做法,都是短命的也是短视的。真正做得长远,还是有见地、长远思想的人,才能出好作品。
九局:您觉得当下这种风气会发生好转吗?
高满堂:目前创造导向出现问题,这不是偶然现象,是历史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不少创作者不去直面人生,直面现实,只去拐弯抹角地写鬼怪神仙。口水话,轻飘飘,无病呻吟,假模假式,飞来飞去……这其中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中国影视真正走出去,不是鬼怪神仙侠,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美国的《血战钢锯岭》《为奴十二年》《拆弹部队》,都是现实主义,他们获得国际大奖是有道理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追逐的主题。
当下产业浮躁,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无论小鲜肉高片酬还是唯收视率、点击率,都是要经历的阶段。我们电视人每天经历一种痛苦:电视剧的收视率是多少?我也不能免俗,也得看,这是一个困惑期,也是一个调整期。但是没有什么走不过去的,我们必须要有我们的力量,战胜伪文化、浮文化。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高满堂 电视剧 作品 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