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驾培市场灰色利益链盘根错节 “潜规则”让人瞠目

2017年06月21日 14:15 |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供需失衡下的疯狂逐利

成都市交委运管处相关负责人称,2015年底驾考改革以来,受经济形势、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之成都市驾校目前主流承包合作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整个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市场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成都市交委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该市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79所,教练场360余块,总面积约19000亩,各类教练车辆约20000台左右,若按每辆车每月培训6个人估算,全市驾校年培训能力达140万人,但市场远不如预期:2015年成都学驾人数约77万人,仅占当年培训能力的55%;2016年上半年学驾人数约29万人,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未来年申领机动车驾驶证人数将维持在约60万左右,市场或将继续保持培训能力大于培训需求的状态。”该负责人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市场“寒冬”之下,成都市目前已有部分教练车处于闲置状态,教练员待业情况也较为普遍。为了抢夺市场,部分驾校开始采用低价策略。“3000元培训费刚好保本,低于这个价格可能会存在问题。”据成都驾培协会负责人称,如果学费过低,学员报名时应谨慎考虑。

记者发现,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学员中了低价的招。“2000多元报名学车,结果打电话给教练约车,天天都说没空。”正在学车的王先生近日颇为懊恼,在科目一考试结束后,教练便不再主动联络他。

还有一些学员像王先生一样低价报名驾校后,便陷入了无穷尽的二次付费漩涡。“预约练车每次都要交场地租赁费、租车费、加时费,总共算下来感觉投入的更多。”一位学员无奈感慨。

编辑:梁霄

关键词:驾培 市场 灰色 利益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