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一对夫妻撑起两个家 爱洒千里圆残疾孩子求学梦
社会上热心人的关爱给她启发
孩子的成长中,王利芬感受到更多来自于社会的关爱和关心,正是那些来自于陌生人的关心、关爱,成为影响她一生的动力。
因为长期看病的原因,为了方便,她在太原市以每月70元的价钱租了一间小房子。一次聊天中,房东大姐得知她家孩子的情况后,特别嘱咐丈夫每天到医院接他们母子回家。在太原看病五个多月,房东丈夫就接了他们五个多月,后来退房时,房东大姐连房租也给免了,这件事对王利芬触动很大。
还有一次,王利芬领孩子去长治看病,当天坐公交车的人比较多,由于孩子行动不利落,旁边一位大哥看见后,马上给她家孩子让了座。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遇到的好人多了,感受的温暖多了,也让她觉得应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了。
书中的邂逅 他们将爱演绎成诗
如果说疾病给了他们家不幸,那么上天也眷顾地给了他们一颗善良的心。
高联合、王利芬夫妇与内蒙古的结缘要从2009年说起。一天晚上,王利芬翻看杂志时,被一篇《寻找一座图书馆》的文章吸引了。文章讲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端一座十年九旱的山区学校里,有一群没有任何课外书的孩子,其中有一名腿有残疾的学生戚义怀,他的愿望是“给我一本课外书”。
戚义怀身残志坚的品行让王利芬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幸运的是自己的儿子并不为一本课外书而发愁,可这个孩子呢?如此简单的愿望却难以实现,这样的情况让王利芬感到心酸。读完这篇文章后,她萌生了资助孩子读书的念头。说实话,那个时候,他们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常年给儿子治病已是负债累累,再拿一部分出来资助别的孩子,确实很困难。
征得丈夫同意后,王利芬每月从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拿出100元寄给戚义怀,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多寄一些,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资助。2013年,戚义怀考上了一所中医学院。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王利芬。王利芬很高兴,当即告诉他不要发愁学费,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孩子每年3000元的上学费用,直至大学毕业。
2015年8月,高联合、王利芬带上自己孩子专程去内蒙古“认亲”。没想到,一个平凡的举动,却让整个小村庄感动,频频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
编辑:梁霄
关键词:夫妻 残疾 孩子 求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