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张江永:不断探索,勾勒出“生命之树”的清晰全貌

2017年06月21日 15:01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别样“农夫”——戴着草帽刨地

古生物学者,一年之中总有几个月要去野外考察、发掘化石。张江永乐此不疲,他经常戴着草帽刨地,看上去和农夫没什么两样。由于长时间半蹲或跪在地上,近些年来,张江永的膝盖时常有些隐痛。

石头“不会说话”,但在张江永眼中,却蕴藏着无穷的乐趣。10多年前,湖南湘乡一位农民发现了最初的金龙鱼化石,辗转交到了张江永手里。经研究,确定为骨舌鱼科的金龙鱼,时代为早始新世(约五千万年前)。他和同事先后几次到湖南湘乡和湖北松滋的化石产地进行调查,发现了大量完整的标本,其中最完美的这块正型标本,正是同事李淳等在松滋发现的。

古生物学家“最美的梦”,莫过于众里寻他千百度,突然破土挖掘出一块漂亮的化石:完整而清晰。带着化石回到研究所,张江永心里总是记挂着这些“宝贝”。每个周末下午,他总是跑到单位研究化石,修标本都修上了瘾。

业余“画家”——身怀高超技艺

古生物学术论文中的描述要配有骨骼形态的清晰插图。图片不仅使复杂抽象的描述具象化,也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更能准确直观描述化石与现实实体的异同之处。

张江永说:“要画这样的插图,首先通过显微镜上的绘图仪,用铅笔画出骨骼的形状和界限,用阴影表现骨骼的立体效果。因为是在显微镜的放大效果下画的,画出的图可能很大。铅笔画的草图缩小后,再将透明纸盖在上面用墨清绘。”

张江永曾绘制一篇文章的两米多长的插图,用了三个月才完成。由于整天对着显微镜下看标本画图,他的眼睛都看花了。张江永原本没有绘画基础,在德国洪堡大学自然博物馆进修期间,他扎在博物馆里勤学苦练,在化石标本的处理、形态学描述、分支系统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系统的训练。从此,真正成为了一名古鱼类学研究者。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张江永 生命之树 清晰 全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