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中药材三七面临无地可种危机 5年后或现“三七荒”

2017年06月23日 13:54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无地可种”危机深化

云南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我国95%以上的三七产自云南。云南文山州生物资源与三七产业局副局长李保能说,三七生长在北纬23.5度附近地区,对水土气候条件要求苛刻。

此外,三七还受制于“连作障碍”:肇因于三七的生物特性,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贸然再次种植,否则易发生病害,甚至造成绝收。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适宜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文山市平坝镇杜孟上寨村和杜孟噜咱村一带曾是最适宜三七生长的种植区之一,但如今几乎变成三七“空心区”。《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当地大片土地已改种瓜果等经济作物。除个别科研用地外,难以见到连片种植三七的地块。

村民杨啟灿告诉记者,村里原有200多家三七种植户,现在多数人去外地租地种植,“谁都愿意在家门口种三七,可惜没有适合的地。”

资料显示,2005年以前云南省三七种植主要集中在文山州境内,2006年以后逐步向外地迁移,目前云南省内绝大多数州市均有种植。据多名业内人士估计,如今在外地的三七种植规模已远超文山当地。

文山三七种植大户王绍全在红河州建水县租了100多亩地种三七。他说,如今每亩地年租金涨到3000元到3500元,加上物流、用工费等,种植成本不低,“现在外地适合种三七的地也不多了,这样下去早晚会闹地荒。”

而近年来,三七市场需求量以每年20%左右的涨幅快速递增,全国需求量从2010年的5000多吨增至如今的两万多吨,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应用范围均已超过人参,这使三七连作障碍掣肘尤显突出。

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曾立品说,根据协会此前普查,在现有种植模式下,从2016年开始十年内,云南可能出现三七用地荒。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时点可能提前到2020年左右。

曾立品认为,如果出现三七荒,我国中医药相关联行业将面临重大危机,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成药将成为无源之水,这一前景令人担忧。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药材 危机 三七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