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管喻:放羊拾柴火 我的文学作品是新闻行业的馈赠

2017年06月23日 15:15 | 作者:田小丽 |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山西晚报:写了多久?

管喻:准备了四五年,写了不到3个月。2012年底2013年初,我退居二线,铆住劲儿写。有时一天写五六千字,有时一天写不了两三百字。有几回思路“梗住”,我跑去看盐池或上中条山,在凤凰谷和九龙山捡石头,捡着捡着豁然开朗,赶紧跑回去继续写。有时写了几千甚至上万字,回头读不满意,果断删掉重写。文学创作难免艰辛困苦,但总体上是愉悦的。我不同意别人说这是苦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能赢得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和作家,肯定不会差

山西晚报:您最喜欢的称呼是记者作家。记者走上作家之路,是偶然还是必然?

管喻: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这个工作我很喜欢,但记者写的是新闻稿,而一些情感方面的、想像层次的东西,需要借助别的体裁去表现,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写着写着就成了作家。

山西晚报:您的两部探险小说主人公都是青少年,两部写关羽的书也是聚焦关羽的青少年时期。您喜欢或者擅长写青少年的文学?

管喻:对,《死海螺碟》写的是海力高中时期的探宝过程,《太阳穹隆》的主人公也是海力,写的是他16岁那年在姨妈家度暑假时,破解了农村的一些奇事怪事的惊险故事;《神勇关羽》写的是15-19岁的关羽,《关羽赴桃园》写的是19-25岁的关羽。

我对儿童文学情有独钟的原因是我发现许多作家喜欢写成年人的人生、事业、爱情等,青少年读物不多,所以我想拾遗补缺。在我看来,青少年读物直接影响他们的“三观”和人生,作家有必要为他们多写好书。能赢得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和作家,也是好作家和大作品。

写儿童文学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在作品中重新过一遍童年,把渴望但没来得及经历的事情体验一把。走了半生路,归来仍少年。

山西晚报:《关羽赴桃园》这本书,语言不是那么直白,看起来很慢。这跟您是历史系出身有关吗?

管喻:《关羽赴桃园》写关羽的前半生——桃园三结义之前的故事。好像我和罗贯中有个约定,要一起完成关羽一生的文学故事。罗贯中《三国演义》写关羽的后半生,用的就是章回体,所以我也用了章回体,写古人用古代手法,这样更符合阅读习惯。

创作跟所学专业有一定关系,包括语言、内容,都有印记。但我并不认为太直白就是好事。小时候读苏联破案小说,很多地方不懂,需要看好几遍,但也正是这种不懂,增加了神秘性。好作品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既有知识性、趣味性,也应该激发探索精神。写儿童文学不能故意浅显幼稚,不能凭主观判断,人为降低儿童的阅读理解力。

编辑:梁霄

关键词:管喻 文学作品 新闻 行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