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张秀林46载强村富民记:“虎”支书干的“虎”事儿
一心为党的“老打头”
“老百姓都在那瞅着呢,你是党员,是干部,你不打头,谁打头?”
在村委会办公楼前,矗立着一头拓荒牛雕塑,双眼圆瞪,俯身、低头、扬角,奋蹄向前。
村民眼里的张秀林,有牛的闷头干劲,更有虎的拼劲和闯劲。
村里这阵子正修拦河坝,67岁的张秀林坝上坝下来回跑,像年轻人一样挥锹抡镐,看到坝边路上有石头挡害,他咬着牙一块块搬到了边沟里。
“老百姓都在那瞅着呢,你是党员,是干部,你不打头,谁打头?你不伸手,谁伸手?”张秀林两眼放光说。
倒套子、填坑造田、植树造林……苦活、累活、脏活、险活,张秀林样样跑在头里。
跟着张秀林干了46年的马永坡说,秀林就是个“老打头的”,当年领着大伙儿夏天搞农业,冬天跑运输,大风天搬石头,下雨天修水沟,一宿宿地骨碌。那时岁数大的人都说,有这样的书记啥样的村带不好!
“年轻时玩命干,老了还这德行。”老伴儿说,这个虎玩意儿,为给村里灌水田,跟人家一起抬20马力的柴油机,愣能把小肠给抻坏了。
“修公园栽树,整天整宿不回家,比年轻人还能干,天天一身泥一身水的,别看在外边得瑟得欢,回家累得嗷嗷直叫。”老伴儿骂在嘴上,疼在心里。
在张秀林眼里,干活得干在大家伙儿前头,发展经济得紧跟着党的政策走。
尚志市近年调整种植业结构,把浆果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张秀林看到了机会,一趟趟往市里跑,要在种了几十年苞米、黄豆的土地上建红树莓基地。
村民张守全近些年每年都能靠红树莓挣上个几十万元。他说:“当年谁都不知道红树莓是啥,张书记雇车领我们去考察,第一批种植户有薅苗的吓得弃种了,是张书记挨家挨户做的工作,那些薅苗户才又继续种了。”
种红树莓的村民越来越多,基地建起后,村里又成立了食品厂,建了冷库,统一收果出口销售,长营村“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形成。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张秀林,还在村里的4家合作社建起了两个党支部,探索“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
张秀林常说,治穷致富要先强党,长营的未来需要一批有本领的年轻党员。他建议村里出钱送人到大学读书,毕业回来的王明珠,能力出众,成为长营浆果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越来越多的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前没觉得党员和普通人有啥不同,跟着书记这几年很触动,入党的想法强烈了。”大学生村官杨阳说。
“党员干部需要精神头儿足的年轻人,得把产业中年轻‘打头的’培育成党员,更得让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上‘打好头’。”张秀林说。
在党支部引领下,几个合作社统一了生产、用药、施肥等环节,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规范化操作,产品质量有了保证。
编辑:梁霄
关键词:张秀林 富民 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