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探宝人”郭昭华:35年扎根沟壑山区 技术创新守住绿水青山
露天煤矿往往在荒郊野外。三十年前,古路纵横交错,沟壑崎岖复杂,交通基本靠走,通话基本靠吼,“每天走路30多公里,翻山过沟才能抵达矿区,有时候,山沟两侧的人能清楚地看见彼此,也能相互交谈,但是想要握一下手,可能得走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郭昭华苦笑着说。
而由于矿区离家比较远,所以出门前必须带足干粮和水,“一般情况下,吃馒头就咸菜疙瘩。每当带的水喝完了,就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寻求帮助。”郭昭华停顿了一下说,他还经常会带上几瓣蒜,防止肠胃出问题。
露天煤矿开采艰苦吗?“这是我的专业,更是我的事业,累但也感到快乐,从不会觉得厌倦。”郭昭华在说这番话时语气坚定有底气,老一辈煤炭人的朴实与担当在他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体现出来。
实现煤炭开采量满足国家需求是郭昭华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光荣和职责,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改革开放初期,矿区条件十分艰苦,但这是他们那代煤炭人的必经之路,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才有了后来作业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我国煤炭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准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义不容辞,勇于担当。2008年,南方遭遇大雪冰冻灾害,内蒙古自治区要求神华准能每天多生产两万吨煤支援南方。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渡过难关,郭昭华等不眠不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为灾区人民送去寒冬里的一缕温暖。
两次大灾 “累了就在现场打个盹”
“最怕暴雨和滑坡。”郭昭华告诉记者,早期的露天煤矿采用铁道运输工艺,矿区没有遮挡,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十分频繁和严重,尤其是到汛期,遇到暴雨连天,矿坑会被雨水淹没,设备也会受到破坏,工人无法连续作业,铁道受到影响经常需要紧急抢修,而山体滑坡的危害就更大。
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昭华。本人供图
1985年夏天,赤峰平庄矿务局露天矿遭遇三天大雨,大雨使铁路路基在一定程度上软化,承载力下降,最终导致附近煤炭铁路运输线路瘫痪。而煤炭与电力联系紧密,如果出不了煤,有些电厂就会发不出电,部分工厂会因此停止生产,居民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因而持续稳定的出煤,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
“国家当时煤炭年产量比较小,所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一定要保证煤炭持续稳定的增长。”在郭昭华的记忆里,足足十天的时间,全矿职工穿着雨衣日夜加班在外面作业,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累了就在现场打个盹,换衣服就在办公室简单换一下。”
这是郭昭华记忆深刻的一次抢修,还有一次发生在1989年4月29日,那是赤峰市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煤矿遭遇第29次滑坡。
郭昭华介绍说,在赤峰市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煤矿,滑坡并非新鲜事,“小规模滑坡经常发生,但是灾害性的大面积滑坡要数1989年那次。”由于事先采取了防范措施,大部分设备等都已撤离,人员也无伤亡,但是一些还未来得及拆除的铁道和架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期恢复时间长达六年之久。
露天煤矿开采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职工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完美协作使得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煤矿一次次坚强地挺了过来,为我国露天煤矿滑坡的研究与整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编辑:梁霄
关键词:探宝人 郭昭华 绿水 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