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老人下楼难期盼“共享社工” 加装电梯难实现

2017年06月28日 17:20 | 作者:李嘉瑞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加装电梯短期难实现

“楼里的栏杆扶手本来没有固定的人清洁,但在老人比较多的几栋楼里,扶手从来都是干净的。就因为老人上楼下楼,都要一直拽着扶手一步一步往楼上挪,光用手就抹干净了。”小袁说,有些老人在社区里好久看不到了,别人以为是不在了,但她知道,那是因为老人下不去楼了。

老楼加装电梯,曾是这个社区老人的愿望,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楼外空间有限、价格较高以及居民是否同意,都让加装电梯变得困难。在南礼士路社区的全部80个单元门中,只有个别的几栋新楼里装有电梯。在社区里采访时,几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也想让自己的楼加个电梯,但看上去时间漫长。有的老人觉得,真等到电梯装好了,不知道自己还在不在了。

既然加装电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雇人服务恐怕仍然是唯一的办法。按照目前的政策,中重度失能老人可以享有每月价值400元的居家服务。抬老人下楼属于“陪同外出”,每小时80元。按照王奶奶一天两次、一周三天的频率来计算,不仅免费额度不够,每月还要另付1520元。仅仅是抬老人上下楼就要这样的花费,让两个女儿有点吃不消。而且,这些社工都不在本社区,最近的也有将近半小时的车程。如果有需要,就要提前一天以上预约,这也无法应对老人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

“共享社工”也许是办法

既然目前无法解决,那么尝试设立“共享社工”会不会是一个好办法呢?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反复接触中,王奶奶的女儿们借鉴了“共享单车”的概念,提出了“共享社工”。无论是小时工还是政府提供的社工,距离远是导致价格贵的重要原因。但如果在社区里常设社工,哪位老人有事就叫一下,平时就在居委会待命,相当于一个小区的老人们共同雇用了两位社工,价格自然可以降下来。

王奶奶的大女儿说,这个得到了社区里很多老人的支持,社区居委会也比较支持。 “大家摊钱,价格降下来,老人们就都能下楼了。”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居委会的认可,但可能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小袁说,老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是个阻碍。有位离休老干部,经济条件其实挺不错。但由于多年节俭,老人仍然每天晚上去超市买关门前的打折菜。如果抬着下一趟楼就要10元或者20元,有的老人可能会不愿意。

不过在记者的采访中,社区里期待“共享社工”的老人仍然是多数。“如果不是儿女在,我可能一个月也下不了楼。”一位老人说,她一直节俭,但年纪大了也想开了,愿意为自己花点钱了。

本报记者 李嘉瑞 文并摄

编辑:梁霄

关键词:期盼 共享 社工 电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