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网贷系叫停银行系重生 校园贷从“盲批”走向“正门”
“拼价格、拼利率,最后把校园贷的产品做成了白菜价。”罗浩杰说,随着产品利率差距的缩小,为了抢夺市场,风控被忽视。“到了‘盲批’的地步,就是不看借贷者的个人信息,几乎闭着眼睛就通过了。”
劣币驱逐良币。“在无序的竞争中,一些机构重风控、将圈客户放在次要位置的机构反而没有了竞争力,很难获客,就这样被PK掉了。”罗浩杰说,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了校园贷日后的种种乱象。

为苹果手机借贷,最终欠下20万债务
一方面,市场野蛮生长。另一方面,学生群体消费不理性,在风控不严的背景下,“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并不少见。
2016年,四川大学生张燕(化名)在趣分期上分期了一个苹果6S手机,期限9个月,每个月还款600元。手机入手后,张燕才发现偿还能力有限,开始向其他借贷平台借款来填补手机分期的“窟窿”。
“最初找到一个放款人徐飞(化名),每周一还,周息30%,”但到一周后的还款日,张燕发现无力偿还3000元的本金。“如果还上这期的利息,可以延迟到下周再还本金,但还需要再偿还利息。”
偿还能力不够,利息又不断滚动,张燕的欠款越来越多。“他介绍我到很多平台跟他借钱,”张燕说,其共向徐飞借款39000元的本金,目前已偿还了11万的利息。同时,为了向徐飞还款,张燕用假工作信息从一些小平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
撑不下去的张燕终于告诉了父母,父亲从老家赶到四川才发现女儿半年时间欠下了近20万的债务。
张燕父亲用三天时间整理出张燕半年来的欠款,他向记者出示的“账本”显示,张燕先后19次向各大借贷平台借款。“她只买了一部手机,没有任何其他的消费,最终陷在校园贷的旋涡中。”张燕的父亲说。
河南大学生小武(化名)的校园贷噩梦同样来自“手机分期”。
“当时趣分期的额度是1万元,苹果6手机6千多,我还款后又买了一个苹果6s手机给女朋友。”小武最初在网贷平台上分期购物,后开始提取现金。
截至2015年下半年,小武陆续在名校贷、趣分期、分期乐、优分期、零零期等多个平台借贷12万多元。“后来的贷款基本上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借的。”
2017年3月,小武从任我花平台借了3千元,自此他在网贷平台的借款超过18万余元,目前欠名校贷1万7千多元,分期乐7千多元,任我花近4千元,零零期5千多元。“我还款高峰期时一个月要还7千多元,后来稳定到每个月4千多元,未来几个月差不多每个月要还3千元,之后就1千多元了。”
张林对于张燕和小武的借贷经历并不惊讶。“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至少在三家甚至五家以上的网贷平台有借款或者分期记录。”
“因互金平台征信系统未实现信息共享,学生在中介引导下很容易发生重复借贷。但最后学生的还款能力被透支,只能再去找中介借款,最后导致利滚利,欠债越来越多。”罗浩杰说。
6月27日,某互金平台负责人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平台一直没有触碰校园贷业务,是出于价值观的选择。“因为大学生的自制力以及对自己偿还能力的认知不够清晰,最终会带来大量的问题。”
“中介在校园贷乱象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校园贷平台为推广业务,招募了大量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在业内看来,中介在校园贷乱象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有些学生可能同时是几家平台的校园代理,为了挣中介费,会引导学生在多个平台借贷,形成了多头借贷,”罗浩杰补充,甚至有些中介本身是“借钱不还的黑户”:“可能在一些平台借了钱无力偿还,就用为平台做兼职的形式偿还。”
也有中介使用虚假信息套利。“一些学生中介为了获利,欺骗同学拿走了对方身份证去借贷、套利,”罗浩杰解释,中介在校园贷种种乱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或者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有学生中介为了挣钱而让同学帮忙刷单,产生了很多集体性事件。”
近日,名校贷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校园贷诈骗的实施者49%为学生。这其中51.22%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主要是因为‘好处费’的诱惑。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大学生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报告表示,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费”,部分大学生发展下线,拉拢他人借款,从受骗者变成了施骗者。
在张林看来,校园代理直接和学生接触,是风控的第一道门槛。但遗憾的是,校园中介的第一道风控把关并不理想。
此外,对中介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校园贷的金融中介本身没有职业牌照,同时这一群体分散、灵活,”罗浩杰说,从监管角度看,完全杜绝中介的存在有一定的难度。
平台停止校园贷业务,用户活跃度下降
2016年,校园贷陆续曝出“河南大学生跳楼自杀”、“裸贷”、暴力催收等事件。这一年,随着监管的介入,校园贷平台开始进入整治、退出的监管时刻。
另一方面,阿里、京东、苏宁分期等金融巨头发力校园贷市场,让体量相对较小的网贷平台受到冲击。
有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获取的资金成本更低,目前跟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比,校园贷平台不占优势,在利率上优势并不显著。
据此前网贷之家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的购物平台要更高一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此外还会有一些手续费、服务费等隐性费用;对比来看,阿里旗下的蚂蚁花呗年化利率在16%,苏宁任性付的现金分期则为16%-20%。
“校园贷的平台参差不齐,不少都是小的网贷机构,根本抵挡不住这些金融巨头的冲击,”张林说。
在道德、监管、市场的三重冲击中,2016年下半年,多家校园分期平台宣布退出或收紧校园市场,也有极少家持续深耕。
2016年8月,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业务。9月,爱学贷推出“毕业金”项目将用户延伸至后大学生市场。名校贷宣布进军白领市场,表示会逐步降低校园内群体的比例。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发文称,正式从校园市场成功转型全社会非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
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28家选择停业关闭网站,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
曾被“裸条”波及的借贷宝近日回复新京报称,目前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校园借贷服务,不允许23岁以下的用户借贷。而针对23岁以上的人群,借贷宝也正在努力协助用户加强风控。
“根据最新监管规定,借贷宝将借款人借入额度限制为20万元,将出借人对单个借款人的出借额度限制为5万元;要求借款人做社保、公积金、央行征信报告等认证。”借贷宝表示,对于23岁以上的人群,会将用户信息进行学信网认证,即便是23岁以上,只要他是学生就会有限制。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网贷系叫停 银行系重生 校园贷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