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国产手机发力中高端市场遇“屏”障
智能手机“OLED”时代来临
随着国产品牌纷纷向中高端市场进军,智能手机产业迎来了“OLED”时代。
与传统的手机液晶显示屏相比,OLED屏因拥有“自发光、低电耗、高亮度、色彩丰富、分辨率高、更轻薄、反应速度快、能弯曲”等特点,拥有巨大优势。
其实,早在十年前,三星就已实现AMOLED屏幕的量产。然而,当时因为通话质量不佳、实体按键操作体验差等原因,导致装配了AMOLED屏幕的三星手机不温不火。2010年,苹果iPhone4问世,其搭载的IPS屏以其可视角度宽、色彩还原真实、动态图像表现出色、触摸无拖影的优势,大大冲击了AMOLED屏幕的市场。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AMOLED屏幕的优势又开始凸显出来。比如,现在手机越来越追求“轻薄化”,可以自发光、减少了背光材料的OLED屏幕优势明显;OLED屏幕色彩艳丽又省电,使大屏手机成像更生动、待机时间更长;这两年,VR市场开始火爆,要解决VR眩晕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屏幕的刷新率,这让行业关注到了OLED屏速度快的优点。
种种优势让OLED屏重新变得火热起来。
“硬件始终是智能手机第一大关注点,屏幕与手机颜值影响最直接,因此AMOLED将会是智能手机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通信产业资深专家刘启诚认为,智能手机的“OLED时代”已经近在眼前,2017年或许就是转折之年。
市场放量还需破除“屏”障
2016年是国产智能手机强势“崛起”的一年。知名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中国品牌已占三席。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在非洲市场超过40%,在欧洲市场也超过了20%。
而在国内,国产手机品牌在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在向中高端升级。目前,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的旗舰手机已经逼近苹果、三星高端智能机的价格。
虽然国产手机快速崛起,对苹果和三星都形成巨大威胁,但“战役”的决胜权却并不完全掌握在国产手机厂家手中。面对即将到来的“OLED时代”,国产手机存在明显短板。除了芯片、闪存、摄像头等仍需大量进口外,国产AMOLED屏幕量产跟不上需求步伐成了国产手机发力“OLED时代”的软肋。
据了解,目前三星在OLED屏幕的市场供应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产能约3.7亿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0.6亿片,几乎占到了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2017年,全球AMOLED屏幕产能约5.7亿片,其中三星产能有望达到5.5亿片,仍然是垄断级表现。
若以目前的订单估算,2017年苹果和三星将消耗近68%的AMOLED屏幕产能,仅余下约32%的产能,留给中国手机厂商竞夺。这导致从去年开始,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主流旗舰机型纷纷缺货。
业界认为,要想突破下一代国产高端智能机的“屏”障,唯有使国产AMOLED屏幕真正实现量产。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的良品率已经在90%以上,但国内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这也使得目前国产厂商的竞争力并不强。以三星为例,2016年,屏幕价格已降至与液晶屏相当,而国内厂商目前还很难做到。
“为国产手机突破‘屏’障,国内厂商正加紧发力,但还有不短的一段路程要走。”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裕弟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手机 国产 高端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