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杭州一九旬老人成新党员:至今仍从医服务群众
此前由于担心自己的“家庭出身”问题,老人一直没敢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只是把这个愿望深深埋在心底。后在上述问题解决后,她于2013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份申请书老人写了三页半,但只用了1个半小时。经过严格的入党程序,达式华终于达成了67年的期盼。
在老人居住的的房子,一幅悬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颇为显眼——“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予别人”。达式华介绍,这是她和丈夫在1952年就定下的家训。对于老人而言,过去几十年里,她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1958年,在“把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达式华离开一岁的女儿,到农村当上了“赤脚医生”。达式华回忆:“当时我是我们医院(大连医学院)手术室的护士长,手术室共有5名护士,但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有两个孩子,而且家里没有老人可以帮助,所以我就率先报了名。”
下乡的医疗队伍原本是三年一换,达式华一待就是八年。“我第一次休假回家,只有7天时间。我推开家门时女儿似曾相识地看着我,我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老人说。
退休前就是“白衣天使”的她,退休后的她也“闲不住”。在跟随老伴来到杭州“颐养天年”后,达式华选择当起了当地的居民干部,分管妇女、少儿及计生工作。
1988年,杭州被选为高血压普查重点城市。当时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只有3个,普查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3000个居民,要在短时间里摸清当中有多少高血压患者并不容易。”达式华说,“我是居民,又是医生,应该出手相助。”
于是她找到普查工作组表明身份,表示愿意协助普查工作,并揽下了每天晚上普查的活儿。经过10天的普查,小区内查出高血压患者500多人,大部分患者并未用药,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都很低。
汇报了这些情况后,翠苑一区的血压监测点建立起来了,由小区4名离退休医师负责,定期为居民监测血压、指导用药、宣传医疗知识。这个监测点也就是如今“达式华工作室”的前身。
2010年,达式华工作室正式挂牌建成。每周二、周五上午,达式华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轮流坐诊。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女儿和女婿作为医生,也时常也会参加义务会诊。
据了解,在29年的坐诊时间里,翠苑一区仅发生过一例因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剩余的300多位高血压患者病情都控制得很好。老人还开玩笑说,“他们不好好吃药,血压上去了,我要骂的。他们就说,‘老太太又要骂人了’。”
目前,每周有120余人次前来达式华工作室就诊和咨询,该工作室每年为超过6000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直到如今,91岁高龄的达式华老人还在继续从事着她的医者工作。不同的是,她现在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党员,她笑着说:“以后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要更高一点。”
编辑:梁霄
关键词:杭州 九旬 老人 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