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打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
中国大飞机诞生的“摇篮”
6月13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30架C919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至此,C919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24家,订单总数达到600架。
纵观C919的发展历程,2008年,启动项目;2009年,正式开工建造;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今年5月,成功首飞。不到10年时间,中国人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并在世界航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百余年来,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个航空梦。1909年,冯如设计的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首飞成功,距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首架飞机仅隔6年。跨越百年,C919一飞冲天,这是新时期中国追逐大飞机梦跨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商飞在航空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6年冲刺,建成世界一流民机总装基地
6年前的浦东祝桥,一片4000余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造中国商飞总装基地,当时选址周边尽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今天在这里,已建成12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5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短短6年,一座现代化民机总装基地拔地而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公司副总经理刘林宗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机总装基地,一大批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此集聚。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崭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刘林宗对记者说:“前不久完成首飞的C919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安装电线、导管、驾驶舱、发动机……在这里,飞机完成“内装修”,随后喷上乳白色的“外套”,待整装完毕后,拖到3公里外的浦东机场专用试飞跑道,准备翱翔蓝天。
自动调整方向、真空排屑、自动送钉……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C919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5年前,我们建造第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时,机身很多拼接环节需要肩扛手拉,用绳子吊上去。”现场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如今飞机零部件安装采用了自动化操作,每一步操作都精确到毫米。
短短6年,飞机部装跨越的是“两个时代”,从吊装定位到制孔铆接,过去依赖人工的工序,如今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造大飞机,百万零部件在这里“聚首”
在某大型压机车间,操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机械手从高温箱里缓缓地夹起一个锻件,送至10多层楼高的模锻压机锻压台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锻压台面迅速合拢,飞溅出鲜红的火花。
几分钟后,随着锻压台面缓缓张开,一个重达1.6吨的大型锻件诞生了。这个大型锻件与另外锻造的活塞杆连接,就组成了C919客机的一个起落架。
“这只是C919客机百万零部件中的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飞机零部件都在这里‘聚首’。”年轻的工程师余圣晖介绍,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再到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串起了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制造。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生产军机的知名军工企业。
这是商飞人难忘的一天。2014年5月15日,C919大型客机首个前机身,在航空工业洪都公司成功研制下线。从外形看,前机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圆筒状“铁家伙”,里面却包含1600多个零件,1900多个工装项目。造民机与造军机有很大的不同,从图纸设计到产品下线,洪都公司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宽大的数控厂房里“盘卧”着几台铣床,其中双龙门三座标高速铣床长达18米,这是全球第二台蒙皮镜像铣设备,是洪都公司为了研制国产大飞机而专门定制的。
有了先进设备还要配备过硬的人才。为此,洪都公司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技术攻关团队,全面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并首次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80%的零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处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航空报国,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在数控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一位身材偏瘦、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全神贯注地站在车间工作台前加工飞机零件。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商飞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整整35年。
2014年的一天,胡双钱接到紧急任务,要求3天内完成26个局部结构不同的C919零件加工。当天,胡双钱立即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拿到零件图纸后,胡双钱并没有急着加工,而是带领大家分析技术参数,商讨加工步骤和工艺方案。最后,他们鏖战三天三夜,终于加工完所有零件,并全部符合工艺要求。
“作为工匠,对待产品的加工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如同你们记者写稿子,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5年里,胡双钱加工了数万个飞机零件,对这份神圣的工作,他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商飞,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2014年,钣金制造车间接到了C919首架机一处蒙皮的制造任务,时间很紧,但零件的制造难度却很大。
这次任务是与时间赛跑。确定好制造工艺后,组长王伟带领团队先后尝试用6种垫料进行轧压试验,最后确定了辅助垫料;没时间做模拟仿真,他们依靠前期试验所得的一些数据,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轧压出蒙皮的大致弧度,并将公差缩小到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以内。
励志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商飞,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研发队伍中的主力,他们在边学边干、屡败屡战的过程中,先后攻克了综合航电、飞行控制等102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浦东机场每天有那么多航班,但没有一架客机是中国人制造的,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年轻的商飞人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航空报国,成就梦想,这些追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助推中国大飞机梦飞蓝天。(程福江 解放军报记者 倪大伟)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飞机 中国 c919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