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北京二手房冰冻 有经纪人从月入十万跌至三四千

2017年07月07日 09:59 | 作者:方王洋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关店、离职,行业迎来降温期

在整体成交下滑的同时,中介机构的新增房源等各项指标也在同步下滑。

根据链家研究院的《百日调控全景速览》数据报告显示,“3·17”后北京链家百日成交量比调控前100天下降70%。前期坚挺的价格也出现松动,调控百日来均价比调控当期下跌7.3%,之前价格较高的所谓“学区房”跌幅超过8%。调控后客户的成交周期明显延长(目前的成交周期长于2个月,调控前仅为40天左右)。客户议价空间持续走高,达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点。

1万套成交量是北京二手房中介平稳生存的红线,这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则。一旦成交量低于这条红线,行业的闭店和离职潮就会陆续来临。

“基本工资的一半都交了房租,加上吃吃喝喝这些日常开销,一个月下来剩不了多少钱。”成交下滑后谈起收入,小王没什么底气地说道,不过这种状态已经在两年前经历过一次。他也坦言,邻近区域有门店已经关门,熟识的同事也有辞职转行的。

而根据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数据估算,北京10万中介经纪人中,大约已有20%离开。经纪人离职背后,实则是中介门店布局收缩。

有媒体估算,因为治理拆墙打洞和违规代理等原因,北京至少已经有几百家中介关店。

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中介在旺季扩张的门店,在最近一定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

“之前公司在附近布局了三个门店,最近撤掉一家店,留下的经纪人就分流到剩余的两家店去。不过最近因为市场不好,最近两个月两个门店一共成交了一套房,不知道以后门店会不会继续收缩。”东城区一中介门店经纪人告诉记者。

而在望京、天通苑等中介门店集中区域,中介门店扩张和收缩的周期循环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天通苑地区一位中介经纪人回忆,区域内中介门店最多时,小区一栋楼的底商将近一半都是二手房中介门店,而现在基本上只剩下大型品牌中介的门店。“现在仍然有一些小中介会通过在社区门前张贴、摆放招牌来吸引客户,但主要还是靠租赁业务。”

监管加强,行业苦练内功

在市场降温的同时,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在强势展开。

与“3·17”楼市新政一同到来的,是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执法行动的持续开展。3月22日,“3·17”认房认贷新政实施的第五天,北京市住建委曾对138个房地产中介机构门店进行了检查。在此次执法检查中,11家房地产中介门店因异地经营、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被注销备案、责令关停。此后,一些房产中介在西城区4个小区附近的10家中介门店也被查处。该10家门店因涉嫌“天价学区房”涉及的税收缴纳、违规代理、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整顿一个月。

监管执行到了5月初,北京市住建委披露,由于违规代理“商改住”、炒作“学区房”等原因,520家中介机构及门店被查处,另有138家中介门店自行关停。

“旺季跑业绩,淡季忙培训”,面对市场降温和监管加强,中介在布局调整的同时,也在转变业务发力点。

作为北京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经纪公司链家,在最近持续发布与租赁、旅居业务相关的报告,显示出对租赁、旅居市场的关注。

“买卖业绩下来了,正好赶上租赁旺季,也算有的忙。”方庄区域一位经纪人介绍,一般租赁业务大都是委派给新人,以便了解区域情况,不过在淡季也是增加收入的方式。

月度成交量犹坐“过山车”

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约8.7万套,环比2016年下半年减少36.5%,同比2016年上半年减少35.8%,北京二手房网签量结束了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连续增长的态势。

在年初临近春节的1、2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呈现出小幅下滑趋势。在春节后市场快速复苏,二手房成交出现了翻倍增长。但随着“3·17”新政公布,二手房成交量即刻急转直下,直至6月份跌至万套左右。以3月下半月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为分水岭,楼市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

机构数据显示,3月份下半月楼市调控政策从紧从严后,二季度北京二手房交易量断崖式持续回落,与新政前的交易量相比,跌幅达7成左右,目前日均网签量不足300套,6月全月网签量为10264套,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已经跌近谷底,房价也由区域性回落,逐步转为普遍回落。在机构看来,预计未来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跌幅将逐步减少、企稳,并持续在低位徘徊。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中介 北京 二手 经纪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