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北京二手房冰冻 有经纪人从月入十万跌至三四千

2017年07月07日 10:25 | 作者:方王洋 | 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 

  关店、离职,行业迎来降温期

  在整体成交下滑的同时,中介机构的新增房源等各项指标也在同步下滑。

  根据链家研究院的《百日调控全景速览》数据报告显示,“3·17”后北京链家百日成交量比调控前100天下降70%。前期坚挺的价格也出现松动,调控百日来均价比调控当期下跌7.3%,之前价格较高的所谓“学区房”跌幅超过8%。调控后客户的成交周期明显延长(目前的成交周期长于2个月,调控前仅为40天左右)。客户议价空间持续走高,达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点。

  1万套成交量是北京二手房中介平稳生存的红线,这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则。一旦成交量低于这条红线,行业的闭店和离职潮就会陆续来临。

  “基本工资的一半都交了房租,加上吃吃喝喝这些日常开销,一个月下来剩不了多少钱。”成交下滑后谈起收入,小王没什么底气地说道,不过这种状态已经在两年前经历过一次。他也坦言,邻近区域有门店已经关门,熟识的同事也有辞职转行的。

  而根据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数据估算,北京10万中介经纪人中,大约已有20%离开。经纪人离职背后,实则是中介门店布局收缩。

  有媒体估算,因为治理拆墙打洞和违规代理等原因,北京至少已经有几百家中介关店。

  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中介在旺季扩张的门店,在最近一定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

  “之前公司在附近布局了三个门店,最近撤掉一家店,留下的经纪人就分流到剩余的两家店去。不过最近因为市场不好,最近两个月两个门店一共成交了一套房,不知道以后门店会不会继续收缩。”东城区一中介门店经纪人告诉记者。

  而在望京、天通苑等中介门店集中区域,中介门店扩张和收缩的周期循环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天通苑地区一位中介经纪人回忆,区域内中介门店最多时,小区一栋楼的底商将近一半都是二手房中介门店,而现在基本上只剩下大型品牌中介的门店。“现在仍然有一些小中介会通过在社区门前张贴、摆放招牌来吸引客户,但主要还是靠租赁业务。”

编辑:梁霄

关键词:北京 二手房 经纪人

更多

更多